-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育种中应用
(自然科学版),2006,37(2):313~315
文·献·综·述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王丹晨1,李荣岭2,康文霞2
(1.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2.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收稿日期:2005-11-16
作者简介:王丹晨(1985- ),女,研究方向:生命科学.
通讯作者: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E-mail:lirong ling@ sdau.edu.cn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GENETICS FOR ANIMAL BREEDING
WANG Dan-chen1, LI Rong-ling*,2 ,KANG Wen-xia2
(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2.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dong Agricuture University, Taian 271018,China)
Key Words:Biotechnology ,Transgenic technology,Molecular marker, Gene mapping
摘要:生物技术在现代动物育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转基因技术、分子遗传标记、基因图谱的建立等方面介绍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作用,这些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分子遗传标记;基因图谱
中图分类号:S8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24(2006)02-0313-03
生物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研究过程。最早从研究动植物的形态、解剖和分类开始,进一步研究细胞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进入细胞水平的研究[1]。20世纪中叶以来,生物学以生物大分子为研究目标,分子生物学开始形成了独立的学科,这是对生物界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Chargaff(1949)从不同来源的DNA中测出4种核酸碱基;Watson和Crick于1953年提出了DNA双螺旋模型;Khorana(1966)用实验证实了Nirenberg提出的遗传密码;Sanger (1977)及Gilbert(1977)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DNA分子中碱基序列的复杂问题。1993 年DNA 离体重组技术的突破使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发展到了一个崭新时期。如今,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已进入基因组学时代,所产生的大量分子生物学信息需要用数理统计方法加以分析和利用。分子生物学也注定在揭示生命奥秘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畜禽的表型进行选择以提高其生产性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而真正科学、系统的动物育种却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进入80 年代以来, 由于畜禽经历了相对长期的选择, 遗传改良的速度呈现了变慢的趋势, 这就迫使各国的动物育种学家们去寻求一种具有突破性的育种方法。分子生物学, 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这使寻找动物育种新方法的工作出现了希望的曙光。从80年代后期开始,国际上的动物育种已进入分子水平,在我国目前这方面的工作也已开始[2,3]。
1 转基因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就是将外源基因转移到动物受精卵内组成一个新的融合基因,使其在动物体内融合和表达, 产生具有新的遗传特性的动物。1976 年, Jaenisch 利用反转录病毒感染胚胎的方法进行转基因, 这是最早的动物转基因方法。1980 年, Gordon 首次利用原核注射的方法开展动物转基因研究; 1982 年, Palmiter 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注射到小鼠的原核中获得了个体明显大于正常小鼠的“超级鼠”, 这一成果轰动了全世界[4]。过去的几十年,家畜的转基因生产进展缓慢,而近些年,克隆技术和高效的转基因家畜的进步,为转基因技术的新时代打开了大门[5]。转基因的制作方法有多种,核显微注射法是目前最可靠, 也是使用最广泛的动物转基因方法,其他还有精子介导、反转录病毒介导、携带外源基因体细胞的核移植、ES 细胞基因打靶技术等。转基因技术在动物育种上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1 抗病育种
利用DNA 重组技术, 在体外构建编码人们期望的有疾病抗性的嵌合基因, 导入受精卵, 使之在染色体上正确整合, 在组织细胞中适当表达, 培养出具有期望性状表型的转基因动物新品系。1989 年,美国生物学家用重组ALV 病毒作载体, 将有抗A型白血病肉瘤显示基因的外源片段导入机体内, 获得了抗ALV 鸡的新品系; 我国工程院院士殷震等将抗病毒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实施方案.doc
- 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若干意见.doc
- 关于进一步开展扶贫帮困工作意见.doc
- 关于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查与思考.doc
- 关于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方案.doc
- 关于进一步规范党员发展工作意见.doc
- 关于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工作结合起来必要性.doc
- 关于选拔和考察基层领导干部思考.doc
- 关于选派二线干部到基层担任科学发展指导员意见.doc
- 关于部分职工家庭低碳生活情况调查报告.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