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针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朱贤勇 池州市中医院 颈肩腰腿痛专科 TEL 一、传统针法 运用中医理论:辨证取穴、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为基础 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期和缓解期 针灸选穴: 主穴—突出段及上下一段华佗夹脊穴、肾俞、大肠俞、气海俞等 配穴—程氏环中穴(髂脊、大转子、臀纹头三点组成的三角形的中点) 靳氏坐骨点(俯卧,平臀后纹头一夫) 循经选穴— 太阳经:殷门、委中、飞扬、昆仑、束骨 少阳经:风市、阳陵泉、悬钟、丘墟、租临泣 阳明经:伏兔、梁丘、足三里、丰隆、解溪 阴经: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溪 方义:突出段及上下华佗夹脊穴:局部取穴—局部通滞 肾俞、大肠俞、气海俞等:辩证取穴—调肝益肾 循经选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及远取调气 程氏环中学、靳氏坐骨点—刺激神经干疗法 二、董氏针灸 历史渊源: 董氏奇穴针灸学是盛行于台湾和海外的一种特殊的针刺方法,它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传统针刺治疗方法有较大的不同。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是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它以《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发展而来。形成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历来以口授心传的方式继承,不著文字,不传外姓。 董景昌:十代传人,幼承庭训,绍衍祖学,并打破成规,开门授徒。1973年辑成《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在台湾出版。至此,董氏祖传数十代之绝学秘技流传于世。 杨维杰:董公弟子,经数十年临证,潜心研究,继承发展,将董氏奇穴针灸发扬光大,形成蔚为大观之董杨大成针灸体系。董氏奇穴的理论日臻完善,逐渐引起业界同道的广泛注意。 学术特色: 一、穴位分布有一定的脉络可循 二、穴位命名易于了解穴性及实用 三、董氏针法不拒补泻,操作简易而疗效更著 四、董师之治疗注重五行及脏象学说 五、董师善于用针刺调理脾胃 六、董师善于用棱针刺血治疗难病、重病 七、董师注重时间节令与针刺配合,以提高疗效 八、董师执常通变,对于十四经穴尤其精通熟稔 九、针刺重视深浅 三、电针疗法 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优点是:在针刺腧穴的基础上,加以脉冲电的治疗作用,针与电两种刺激相结合,故能提高疗效;能比较正确地掌握刺激参数;代替手法运针,节省人力。 一般以取用同侧肢体1-3对穴位(即是用1-3对导线)为宜,不可过多,过多则会刺激太强,患者不易接受。电针的选穴,既可按经络选穴,又可结合神经的分布,选取有神经干通过的穴位及肌肉神经运动点。 电针疗法的机理: 1.可改善受压神经根组织的超微结构 2.可改善椎间盘的营养结构 3.可有效调控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分泌 —林海波主编,《电针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09.01 四、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物理疗法,主要运用 浮针针具,以局部病痛(多数为肌筋膜触发点 MTrP)为基准,在病痛周围(而不是在病痛局部 )或者四肢的远端健康部位进针,针尖对准病 灶,针体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行进,留针时间 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限性疼痛的针刺治疗方法 。因为针刺时不像传统针刺一样深入肌肉层, 只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像浮在肌肉上,故名。 ?浮针治疗原理 中医原理: 肺合皮毛,肺朝百脉; 皮部理论; 近治原理; 《内经》中相似刺法,如:浮刺、豹刺、扬刺等; 现代医学研究: 提高痛阈; 躯体—神经节段—内脏的联系; 疏松结缔组织的压电效应和反压电效应; 体液因素—对免疫活动的调节,增强免疫反应。? 病案分析 五、刺血疗法 《素问·调经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即外感、内伤均致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发生障碍,阴阳失调,气滞血瘀,从而变生诸证。 《素问·血气形志》:“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九针十二原》:“宛陈则除之”更是提出了治疗原则。 《灵枢·血络论》进一步阐明了刺络法的应用范围,指出有明显淤血、肿胀等现象的可“泻之万全”。因此“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络病者,调之其孙络血”。 《灵枢·官针》提出了“络刺”、“赞刺”、“豹纹刺”等刺血之法。 刺络放血疗法 谢谢! 理论基础: 董氏奇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