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讲 中国城市化与社会保障 第八讲 中国城市化与社会保障 李建琴 教授/博士 TelE-mail:zjhzljq@126.com 主要内容: 中国城市化进程 中国人口与就业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 一、中国城市化进程 中国城市化的历史沿革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城市经济问题 城市化的定义 城市化也称作城镇化,一般是指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非农村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等。 城市化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经济过程,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 城市化水平的测度 ?相对水平:人口城市化水平,即城市化率 ?绝对水平:城市人口规模与二三产业的适应程度 为什么城市化? 工业化、农业发展、市场化。 城市化的基本规律 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在将近200年时间里,多数发达国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美国72%,英国87%,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 发达国家城市化两阶段 发达国家城市化发端于工业革命,形成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业革命开始到20世纪中叶,以“集中化”为特征,表现为工业和人口持续地、大规模地集中,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城市不断增多。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分散化”为特征,大批居民从城市中心迁往郊区地带,即市郊化和超市郊化,城市中心区域人口增长停滞,城市周边区域不断扩增,卫星城式的居住区发展迅速。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发展较快。 中国城市化率及其预测 中国城市化水平 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1》,至2011年末,全国共有城镇人口(居住在城镇地区半年及以上的人口) 6.9亿,城镇化率达51.3%,首次超过50%,比1978年的17.9%提高了33.4个百分点。 至2011年末,全国共有657个设市城市,建制镇19683个。 全国超过39个城市的GDP达到3000亿元以上,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深圳、苏州和重庆等7个城市的GDP超过万亿元。 全国有30个城市的常住人口超过800万,其中13个城市超过1000万 。 2013年全国城镇人口73111万人,城镇化率上升至53.73%。 1949-2013年中国城镇人口数与城镇化率 近代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由完全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被迫开放对外贸易口岸,大量倾销外国商品和输入资本,引进西方近代工业、交通技术等,从而促进了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形成和兴起了一系列商埠和贸易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和工矿业城市。 至1936年,中国人口在5万及5万以上的城市共有191座,其中人口在50~100万的大城市有5座,人口在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有6座,它们基本上都分布于沿海地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城镇人口总数为0.57亿,城市化水平为10.6%,比1900年世界平均水平13.6%还低3个百分点。 1.这一时期城市化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四个阶段: (1) 工业化起步时期的城市化阶段(1949-1957年)。 (2) “爆发性”的工业化所引起的超高速城市化阶段(1958-1960年)。 (3) 工业调整时期的第一次逆城市化阶段(1961-1965年)。 (4) 工业化停滞时期的第二次逆城市化阶段(1966-1978年)。 1949年,中国市镇人口5765万,城市化为10.6%。到1957年市镇人口达到9949万,年均增长7%,是总人口年均增长率(2.2%)的3倍多,城市化率达到15.4%。 这一时期又可细分为两个时期: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城镇人口年增长率为7.5%。由于这一时期加强了交通运输建设和能源原材料工业的建设,使城镇吸收劳动力能力在恢复的基础上有了扩展;而且这一时期国家对农村向城镇的人口迁移未加限制。2)工业化起步时期的城镇化(1953-1957年)。这一时期我国开始了工业化建设,其突出特征是加强156重点项目的建设。这些重点项目不仅使得新兴工业城市诞生,而且使一些项目所在地的老城市得到了扩张。在这一时期,中国新设城市11座,形成了一批工业基地。 这一时期由于强调赶英超美,以钢为纲,提出全民办工业,使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在脱离农业的基础上超高速发展。 在城市布置很多大型工业项目。仅1958年、1959年两年,在城市中建成和部分建成的大型企业达1000多个,中小企业多达十几万个;1957年至1959年的三年内就有3000万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促进城镇人口以10.4%的年增长率增加,到1960年底,城镇人口比重达到19.7%。全国设市城市增加了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