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检验假设教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检验假设 假设检验的含义 利用样本信息,根据一定概率,对总体参数或分布的某一假设作出拒绝或保留的决断,称为假设检验。实际上是对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行检验。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概率性质的反证法。 第一节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如果这个随机样本统计量的值在其抽样分布上出现的概率较大,则保留这个假设,即承认该样本来自这个总体,而样本统计量的值与总体参数的差异是抽样误差所致;如果这个随机样本统计量的值在其抽样分布上出现的概率极小,则否定这个样本统计量是来自这个总体参数值的假设,也就是说,样本统计量的值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不是抽样误差所致,而是存在着本质差异,故称它们之间差异显著。 一、假设 虚无假设H0: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无显著差异——可以直接进行检验的假设。 (也叫无差假设、零假设、原假设) 备选假设H1: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存在显著差异——不能直接进行检验的假设 (也叫备择假设、对立假设) 虚无假设与备择假设相互矛盾且只有一个正确。 显著性水平与虚无假设的关系 虚无假设是否成立,是以由显著性水平所确立的小概率事件的判断标准为前提的:当把概率越小的随机事件确定为小概率事件,虚无假设成立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虚无假设被拒绝的可能性就越大。 二、推断时容易发生的两类错误 类型一错误(?):根据统计推断结果否定虚无假设,而实际上虚无假设是成立的; 类型二错误(?):根据统计推断结果接受虚无假设,而实际上虚无假设不成立。 控制两种类型错误产生的方法: 在保持类型一可能的错误率一定情况下,利用已知的实际总体参数值与假设参数值之间大小关系,合理安排拒绝区域的位置: 采用双侧检验 采用右侧检验 采用左侧检验 使样本容量增大,可以同时减少两类错误的概率,或减少其中一种错误的概率而不增加另一种错误的概率,因为容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小。 第二节 总体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 具体步骤: 建立假设: 虚无假设:①u1=u0 ; ②u1 ? u0 ; ③u1? u0 ; 备选假设:①u1?u0 ; ②u1 u0 ; ③u1 u0 ; 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 Z分布 T分布 确定检验形式 双侧 单侧 进行统计推断 如何确定检验形式? 双侧:当根据理论或经验不能预料总体平均数的值与假设总体平均数的值之间关系时,可采用双侧检验?/2; 单侧:当能预料总体平均数的值大于假设的值,采用右侧检验;当能预料总体平均数的值小于假设的值,采用左侧检验? 。 一、总体为正态分布、总体方差已知 例8-1 全区统一考试物理平均分μ0=50,标准差σ0=10分。某校的一个班(n=41)平均成绩 =52.5,该班成绩与全区平均成绩差异是否显著? 解:设全区考生成绩服从正态分布 ①从表面看该班成绩52.5分,高于全区平均分,但是并没有任何依据说明该班真实水平比全区分数高。因而需要用双侧检验。 H0:μ1=μ0 H1:μ1≠μ0 ②算出样本平均数分布的标准误 ③计算临界比率CR(Critical ratio) CR的意义与标准分数Z相似。在总体分布为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时,临界比率CR一般用Z表示 。 μ0-1.6×1.562< < μ0+1.6×1.562 47.50 < <52.50 答:该班成绩与全区平均成绩差异不显著。 例8-2 有人调查早期教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从受过良好早期教育的儿童中随机抽取70人进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μ0=100,σ0=15),结果 =103.3,能否认为受过良好早期教育的儿童智力高于一般水平? 解:根据题意,应该用单侧检验(设总体正态分布) H0:μ1≤μ0 H1:μ1μ0 二、总体分布为正态,总体标准差未知 具体步骤: 建立假设: 虚无假设:u=u0 ; u ? u0 ; u ? u0 ; 备选假设:u?u0 ; u u0 ; u u0 ; 选择检验统计量并计算 T分布 确定检验形式(df=n-1) 双侧 单侧 进行统计推断 例8-3 某心理学家认为一般汽车司机的视反应时平均175毫秒,有人随机抽取36名汽车司机作为研究样本进行了测定,结果平均值为180毫秒,标准差25毫秒。能否根据测试结果否定该心理学家的结论。(假定人的视反应时符合正态分布) 解: H0:μ1=μ0 H1:μ1≠μ0 =180 S=25 n=36 查t分布表(双侧)df=35 t0.05/2=2.03 1.182.03 即P0.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