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师:曹琪敏 洛阳幼儿师范 1.保证课堂纪律 手机关机或静音,上课不能吃东西、说话。 2.平时 考勤 课堂笔记,不定期检查; 回答问题表现算入平时成绩。 课前十分钟演讲 基本课堂要求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学习意义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对象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0~6岁)儿童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前期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研究内容 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 前儿童心理发展 个别差异及影响因素 年龄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学 一、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人 性 (人格)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 情感过程 (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 (目的性 果断性 坚持性 有制性) 个性倾向性 (需要 动机 兴趣 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 气质 性格) 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 体验 调控) 心理的实质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心理的生理机制——神经系统 1、神经元 2、中枢神经系统 (1)高级中枢是大脑两半球 (2)低级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部分 3、神经系统活动方式——反射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无条件反射:本能、固定 例如,吮吸、眨眼、缩手反射等。 (2)条件反射:习得、暂时性的神经联系 例如:望梅止渴,恐惧的习得等。 两种信号系统 (1)第一信号系统:具体的刺激物为信号 你能举出哪些例子来? (2)第二信号系统:词作为信号 你能举出哪些例子来? (一)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 1、兴奋:引发或加强机体活动 2、抑制:制止或减弱机体活动 (二)基本规律 1、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想一想: 为什么清晨起来用冷水洗脸会让人尽快清醒? 为什么晚上不易入睡时,越是翻来覆去越睡不着? (二)基本规律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例如,婴儿闹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相互联系、相互区别、螺旋向上 2、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思维) 社会发展的年龄特征(自我意识) 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及影响因素 1、个别差异: a、智力发展领域 b、个性发展领域 2、影响因素:遗传和环境 唐朝诗人王勃6岁写文章,9岁读《汉书》,13岁写《滕王阁序》。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