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蛲2009.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钩虫成虫 体长约1cm,活体肉红色 实验诊断 直接涂片法 饱和盐水漂浮法 定量板—甘油玻璃纸透明计数法 钩蚴培养法 流行 六、防治:综合防治 1、加强宣教,加强粪管 2、普查普治 丙硫咪唑, 甲苯咪唑 补充营养、铁、蛋白质 3 、加强防护 合理安排劳动时间, 穿鞋、戴手套, 改变不良习俗, 机械化操作取代手工劳动, 皮肤涂布药物 蠕形住肠线虫(蟯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 钩虫,蛲虫 教学要求: 1.掌握蛲虫形态、生活史、致病及诊断。 2.掌握两种钩虫成虫形态鉴别点,钩虫卵特点; 生活史;致病与诊断。 两种钩虫的成虫比较 三种单细胞腺体 头腺一对,分泌抗凝素由头感器孔排出 咽管腺三个,位于咽管壁内,分泌乙酰胆碱脂酶等, 降低宿主肠蠕动,利于虫体附着 排泄腺一对,分泌蛋白酶 雄虫末端膨大为交合伞;交合刺1对。 鉴别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1、体形     “C”形    “S”形 2、口囊 两对钩齿 一对板齿 3、交合伞 圆形 扁圆形 4、背辐肋 远端分支, 基部分支, 每支分3小支 每支分2小支 5、交合刺 两刺末端分开 两刺合拢 粪便直接涂片法中看到的虫卵 多细胞期的钩虫卵 桑葚期的钩虫卵 桑葚期的钩虫卵 内含幼虫的钩虫卵 生活史 二、生活史: 两种钩虫基本相同;一个宿主。 1.虫卵及幼虫在土壤的发育 成虫, 人小肠, 卵随粪排出 , ↓温暖、潮湿、荫蔽、氧足疏松泥土 24h 孵出幼虫, 48h第一期杆状蚴 ↓ 蜕皮, 5-6天 第二期杆状蚴,蜕皮 ↓ 丝状蚴 2.幼虫进入人体及在人体的发育移行 丝状蚴的生物学特征 (1)向温性、向湿性、聚集性、借水膜爬行 (2)穿刺力强,咽管腺(胶原酶) (3)接触皮肤, 分泌胶原酶,溶解皮肤组织,主动入侵 钻入人体 ,入血,到右心 ,经肺,肺泡 ,支气管,咽, 吞入小肠成虫。  (4) 十二指肠钩虫可经口感染; 钩蚴可通过胎盘传给婴儿 。 3.钩蚴的迁延移行(persisting migrans ) 人体经皮肤感染十二指肠钩虫后,部分幼虫在组 织中,发育暂停或迟缓。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到 达小肠发育为成虫。(可达250多天) 4.成虫 产卵量: 十二 1~3万/天/条 美洲 0.5~1万/天/条 成虫寿命:3年左右 致病 幼虫的致病作用 1. 钩蚴性皮炎(粪毒) 丘疹 水泡 感染 脓疱 2 . 肺部炎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哮喘 钩蚴性皮炎 成虫的致病作用 1 . 消化道症状、异嗜症 2 . 贫血:缺铁性、低色素小细胞性 慢性失血: 钩虫吸血、吸附点渗血、原伤口渗血 钩虫性贫血原因: 1.成虫咬附小肠吸血,边吸边排; 2.分泌抗凝素,渗血; 3.更换吸血部位,漏血;血管损伤,失血; 4. 肠粘膜溃疡,吸收减少;消化道出血 。 5.铁,蛋白质丢失,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贫血表现: 皮肤蜡黄,粘膜苍白 眩晕、乏力,心慌气促 浮肿 肌肉松弛、反应迟钝 贫血性心脏病 营养不良、发育障碍 停经,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