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生儿疾病早期症状识别
一、新生儿分类
1、根据胎龄分类
①足月儿:指胎龄>37周至<42足周的新生儿;
②早产儿:指胎龄>26周至<37 足周的婴儿;
③过期产儿:指胎龄>42周以上的新生儿。
2、根据体重分类
①正常体重儿:出生体重为2500-4000g的新生儿;
②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凡体重< 1500g称极低出生体重儿, <不足1000g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
③巨大儿:出生体重> 4000g。
3、根据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分类
①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数以下的新生儿;
②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10~90百分位数新生儿;
③大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数以上的新生儿。
4、根据生后周龄分类
①早期新生儿:指出生后1周,围生期以内的新生儿,刚处于子宫内外环境转变阶段,体内脏器发育尚不完全,患病率与死亡率较高,需加强监护及护理;
②晚期新生儿:指出生后2~4周新生儿儿,一般情况虽已较稳定,但护理仍属重要。
5、高危儿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以下情况可列为高危儿:
①母亲有糖尿病史,孕期有阴道流血史、感染史、孕期吸烟、吸毒、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史、性传播病史等;
②异常分娩史,包括:母有妊高征,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各种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胎头吸引、臀位抽出、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止痛药物史等;
③出生时异常,如Apgar评分低,脐带绕颈,早产儿,大(小)于胎龄儿,巨大儿,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各种先天性严重畸形和疾病等。
二、正常新生儿的特点
正常新生儿是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42周,体重在2500g以上(平均约3000g),身长47m以上(约50cm)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新生儿。
皮肤粘膜:初生时灰白色的胎脂,皮肤富含血管,易于损伤及感染 。
口腔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有上皮珠和“吸奶垫”。
呼吸系统:足月新生儿呼吸频率40~60次/分。
循环系统:心率较快,约120~140次/分,血压较低,其收缩压约6.1~10.7kPa 。
消化系统:胃容量小,约为30~50ml,生后24小时内排出绿色粘稠的胎粪 。
泌尿系统:出生后24小时内排尿。
神经系统: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等原始神经反射 。
免疫系统: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
体温调节: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较差。
三、新生儿常见异常症状
发热与体温不升,新生儿正常体温:36 ~37°C(腋温)
环境温度变化:可因环境湿度的变化引起,也可因衣被过暖或室温较低造成。
脱水热:因脱水所致体温升高,给足够水份,体温即下降。
感染:肺炎、脐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肠炎,以及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
呼吸困难:新生儿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急促或深慢、节律不整、三凹征和鼻翼扇动等。
呼吸急促:R>60~70次/分
呼吸减慢:R<15~20次/分
四、惊厥
惊厥是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也是新生儿常见急症,它既可为良性,也可使病情凶险的一种表现。近来研究证明,惊厥对新生儿期后脑的发育有影响,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惊厥必须紧急寻找病因,并立即给予处理。
新生儿惊厥的动作有时与正常活动不易区别,这给医生和家长的判断带来很大困难。检查新生儿有无惊厥,必须把婴儿被包全部打开,仔细观察自然姿势和自发动作。
正常足月儿肢体均有一定张力,以屈肌占优势,故四肢保持在屈曲状态,两手紧握拳,大拇指内收。被包打开后,由于肢体束缚被解除,皮肤受到寒冷刺激,肢体即出现粗大震颤样自发动作,或徐缓的、无规则的、抽搐样的手足徐动,有时可见踝部、膝部和下颏的抖动。这些无意识、不协调的动作是由皮层下中枢支配,在新生儿期出现并无病理意义,但应注意与惊厥动作区别。
突然出现的肌张力改变、持续性的伸肌强直,反复迅速的肢体某一部位抽搐,以及阵发性痉挛是具有病理意义的。
临床表现:
可分为五种类型:轻微型、强直型、多灶性阵挛型、局灶性阵挛型、肌阵挛型。
1、轻微型:见于足月儿和早产儿,表现为凝视、斜视、眨眼运动;吸吮、咀嚼样口-颊-舌运动;单一肢体震颤,固定或四肢踩踏板或划船运动以及呼吸暂停发作等。
2、强直型:多见于早产儿,为四肢强直性抽搐。表示病情严重,有脑器质性病变。
3、多灶性阵挛型:见于足月儿,以多个肢体振幅小,频率1~3次/秒的肌肉痉挛为特征,可由一侧转到另一侧肢体,多伴意识丧失。
4、局灶性阵挛型:多见于足月儿,以同侧单或双肢体局限性痉挛为特征,但无定位意义,多不伴意识丧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