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地基处理工程施工 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 具有足够的强度; 具有足够的整体性和均一性; 具有足够的抗渗性; 具有足够的耐久性。 基础开挖 岩基开挖 按照设计要求,将风化、破碎、有缺陷的岩层挖掉,使坝体建在完整坚实的岩体上(一次开挖量几百万m3在至上千万m3) 开挖的范围和深度 范围:建筑物的“平面”轮廓作为岩基底部开挖的最小轮廓线(施工排水、立摸支撑、机械运行、道路布置等,放宽几米→几十米) 深度:要求、岩石风化程度(强风化、弱风化、微风化和新鲜岩石)来定。 开挖程序 总的原则: 自上而下,先岸坡后河槽(避免干扰,防止落石伤人) 岸坡——分层开挖,布设排水系统 河槽——先锋槽,分层开挖逐步下降 岩基灌浆 定义:将某种具有流动性和胶凝性的浆液,按一定的配比要求,通过钻孔用灌浆设备压入岩层的空隙中,经过硬化胶结以后,形成结石,以达到改善基岩物理力学性能的目的(基岩的强度、改善基整体性和抗渗性)。 分类 按作用: 固结灌浆:改善基岩的力学性能,提高地基整体性,均匀性和承载能力。 帷幕灌浆:坝基靠上游部分,灌浇一道阻水帷幕,控制库水通过基岩渗漏,减少地基渗流 量,降低坝底扬压力。 接触灌浆:加强坝体与地基和岸坡的结合能力,提高坝体的抗滑稳定性,同时也能增进固结强度和防渗性能。 按材料: 水泥灌浆:胶结好,强度高,制浆方便;颗粒较粗,浆液稳定性差,易沉淀 黏土灌浆:胶结慢,强度低,造价低 化学灌浆:材料采用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可灌入极其细微(0.10mm)的裂隙 按工作机理: 压力灌浆 高压喷射灌浆: 单管法---水泥泥浆 二管法---高压水和压缩空气 三管法---高压水、压缩空气、水泥泥浆 按工作机理: 压力灌浆 高压喷射灌浆: 旋喷---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定喷---板墙防渗体 摆喷---板墙防渗体 劈裂灌浆 水泥灌浆材料要求 品种: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大坝水泥。 标号: 回填灌浆:不应低于325号; 帷幕和固结灌浆:不应低于425号 细度 搅拌时间 灌浆施工 钻孔 冲洗 压水试验 灌浆 质量检查 孔口封闭灌浆法 钻孔 钻孔机械 ——冲击钻 、 回转式、 冲抓式、潜水钻机 质量要求 孔深、孔位、孔向满足设计要求(图示) 孔径上下均一,孔壁平顺 产生岩粉,细屑少 压水试验 压水试验在于确定岩层的渗透性能,为岩层灌浆的设计、施工提供资料和依据。不同设计阶段 ,具体做法不一样,但试验方法基本相同。 试验孔数一般不宜少于总孔数的5%(孔位可由施工单位任意选定) 试验基本方法:在一定压力下,将水通过钻孔压入岩层裂隙中去,根据压入的水量和时间, 计算出代表岩层渗透特性的技术参数。 国内:用单位吸水量(岩层渗透性能) 单位压力(1m水柱高),单位孔深(1m深) ,单位时间(1分钟) 式中:Q—单位时间内,压入试验孔段的水量,L/min; H—试验段的计算水头,m; L—试验孔段的长度,m; w—单位吸水量,L/(min.m.m)。 灌浆 次序 方法 压力 稠度 结束条件和封孔 次序 原则:遵循先稀后密、分序加密原则 方法 1)按浆液灌注和流动特点 纯压式 循环式 2)按钻孔灌浆顺序 帷幕灌浆段长度宜采用5~6m,特殊情况下可适当缩减或加长但不得大于10m; 固结灌浆孔相互串浆时可采用群孔并联灌注,孔数不宜多于3个,并应控制压力防止混凝土面或岩石面抬动。 纯压式 一次将浆液压入钻孔,扩散到岩层裂隙。用于吸浆量大,有大裂隙存在,孔深不超过12—15m。浅孔固结灌浆可采用纯压式 循环式 浆液进入钻孔,一部分被压入岩层裂隙中,另一部分由回浆管路返回拌浆筒。此时,浆液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帷幕灌浆应优先采用循环式,射浆管距孔底不得大于50cm。 纯压式和循环式灌浆示意图 全孔一次灌浆:一次成孔,全孔灌浆。灌浆孔的基岩段长小于6m? 分段灌浆 自上而下:自上而下钻一段,灌一段;灌浆塞应塞在已灌段段底以上0.5m处,以防漏灌;孔口无涌水的孔段灌浆结束后可不待凝 自下而上:一次成孔,自下而上分段灌浆;灌浆段的长度因故超过10m,对该段宜采取补救措施 混合法:上部自上而下,下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 自上而下分段灌浆 自下而上分段灌浆 压力(压力确定和控制) 1)确定原则:在不破坏基岩的条件下,尽量提高灌浆压力。(高压灌浆可以使浆液更好地压入细小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