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饮食与营养 喻坚 在座同学一定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学习章节的内容,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护士:通过评估更应将病人对食物的喜好与饮食习惯相结合,熟悉营养与疾病的有关知识,配合医生和营养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计划,为病人进行科学的饮食与营养的指导。 第一节 概述 一.人体对营养的需要(一)热能 热能(energy):是一切生物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及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须的能量,由食物内的化学潜能转化而来。热能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 (二)营养素 营养素:能够在生物体内被利用,具有供给能量、构成机体及调节和维持生理功能的作用物质。 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食物纤维、维生素、水。 人类七大营养素 2.营养素的作用:供给热能,构成组织,维持体温,满足生理活动的需要,增强机体的抵抗力。3.合理营养的意义:能预防疾病,提高人的生存质量,也可以治疗营养性疾病。 营养素的种类、功能和来源能量(energy) 单位;日常 用千焦(KJ)和兆焦(MJ) 营养学上以cal或kcal表示热能 换算:1 MJ=1000 KJ=106 J 1 kcal= 4.18 KJ 1 KJ=0.239 kcal 几个名词: 基础代谢:在空腹、安静的状态下,在适宜的气温(18~25℃)环境中,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时的热能需要量。 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人体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消耗的基础代谢热量称为基础代谢率(BMR)。 成人男性BMR:1K cal/kg/hr成人女性BMR比成年男性低2%~12%;老年人比成年人约低10%~15%;儿童比成年人高10%~12%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即人体摄食后,可使安静状态下的机体发生能量代谢增高,这种由于摄食而引起的机体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成人的每日热能供给量(中国营养学会推荐) 以蛋白质最强,相当于其本身所供热量的20%左右,脂肪约为4%~5%,碳水化合物约为5%~6%。 脑力劳动者一日三餐饮食(补) 早餐——低脂低糖 早餐有两类食物不宜多吃:一类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品,因 含有大量淀粉和糖分,进入体内可合成更多的有镇静作用的血清素, 致使脑细胞活力受限,无法最大限度地动员脑力,使工作和学习效率 下降;另一类是蛋黄、煎炸类高脂肪食物,因摄入脂肪和胆固醇过多,消化时间长,可使血液过久地积于腹部,造成脑部血流量减少, 因而导致脑细胞缺氧,整个上午头脑昏昏沉沉,思维迟钝。 脑营养学 家认为,科学的早餐原则应以低脂低糖为主,选择猪瘦肉,禽肉、蔬 菜、水果或果汁、低脂奶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 再补以谷物、面食为妥。 午餐——多吃蛋白质 午餐的明智选择是坚持以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为主,以碳水化合 物为辅的原则。面粉、米饭、甜食过多下午会恹恹欲睡,打不起精神,中老年人尤甚。 据美国心理学家斯普林教授研究,无论男女40岁以上,大量吃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在进餐后的4个小时之内,精力都赶不上那些以高蛋白食物为午餐的人。 奥妙(机理):高蛋白食物可分解出大量酪氨酸,进入脑中便转化为使大脑兴奋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化学物质,因而精力充沛。 此外,为保持较强的记忆力,脑组织极需一种叫做乙酰胆碱的神经递质,而乙酰胆碱又是从胆碱转化而来,所以富含胆碱的食物如肉 类、禽蛋、豆制品、大米、坚果等亦可推选入食谱之列。 晚餐——高糖低蛋白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晚间较为闲暇,不需较大的脑力,且逐渐接近睡眠时间。所以晚餐与早餐正好相反,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应列为主食,让较多的糖分进入体内,提升脑中血清素浓度,发挥镇静作用,以保持心态安宁,并为入睡打下基础。 至于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禽蛋,牛肉、鱼类等应加以限制。根据日本专家的研究报告称,晚餐若摄入过多蛋白质,可增加体内钙元素流失,一方面丢失大量钙质而导致缺钙症;另一方面升高尿中钙浓度, 沉淀而形成结石核心,引发尿路结石病。 孕妇、产妇、乳妇比同龄女性增加 1260~3360KJ/d(300~800K cal/d) 老人较成人减少10%左右,高气温地区→热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