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复习修改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实验中,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记录数据; ②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 ③第七天再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1.(2014·海南,19)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一、回顾本章重要知识框架。 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2.种群的特征 1.建立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J型与S型曲线 1.丰富度及探究实验 2.种间关系 3.群落的空间结构 (一)种群的特征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三)群落的结构 (四)群落的演替 1.演替类型 2.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 3.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二、重点知识回顾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数量特征 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是影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 ⑴.种群密度 ⑵.出生率和死亡率 ⑶.迁入率和迁出率 ⑷.年龄组成 ⑸.性别比例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 通过影响出生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2.种群的空间特征(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 1.如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三个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依次是 。 (2)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A相似,所以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 。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 政策。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最终使害虫种群年龄组成变为三图中 类型。 (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采取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会变成 所示。 ABC 人口密度越来越大 计划生育 C A 即时巩固 1.下面是在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正确的有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人口密度 B.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 C.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蜈蚣的丰富度 D.血球计数板实际上就是微型的样方,常用于调查微生物的数量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 ) A.随机取样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和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迁入和迁出 D.标志的动物要尽量多 BCD BC ①样方法:多用于植物、某些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种群。 A.样方的多少、样方的大小 B.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C.取样的关键: 随机取样:样本数量足够大,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边缘效应:样方边缘上的个体,一般而言,计数相邻两边及夹角(一般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 ②标志重捕法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 则:N:M=n:m N= m(重捕中标志数) M(总标志数) n(重捕个体数)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请根据调查某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样方法调查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_ 和 _,其中 _(方法)适用于调查地块的长与宽相差不大的地块。 (2)调查不同的植物类型时样方面积应该不同,如调查乔木种群密度时样方面积要比调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的样方面积 _。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算_ _个体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