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 坡 羊潼 关 怀 古张养浩 曲牌名 题目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积劳成疾。到官四月病卒。 千古文坛以身殉职第一吏 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章近百篇。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统治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总是过着痛苦的生活。 资料: 1、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3、“望西都,意踟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4、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达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曲可分三层: 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暗示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这一层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第三层(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3.“望西都,意踟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从视觉、听觉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写作者远望长安,曾几何时,长安是那样辉煌,如今却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 4、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5、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国家由盛而衰的写照。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这样的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山坡羊潼关怀古》 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主旨议论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检查背诵 * 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晚唐时期,出身高门士族,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从青年起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危亡、恢复唐王朝繁荣昌盛的理想。23岁时写成《阿房宫赋》.25岁进士及第,授弘文馆校书郎。幕僚,判官,黄州刺史,司勋员外郎,较多地接触到一些封建社会中的下层妇女——歌女和舞女,了解和熟悉她们的辛酸遭遇。公元852年,杜牧迁中书舍人,不久患病。病中他检点乎生所作诗文,大多烧毁,只剩下十分之二三。然后自作墓志铭,献诗宰相裴休告别,终年五十岁。 *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 表现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 选自《东坡乐府笺》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唐宋八大家”之一。 * 词的题目是《水调歌头》 * 也有人把“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理解为过渡句 * 张养浩:千古文坛以身殉职第一吏 诗词曲五首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 元曲起源于金、元之际民间流行的“俗谣俚曲”,因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壁》 ——唐诗 《过零丁洋》 ——宋诗 《水调歌头》 ——宋词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元曲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