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核磁共振几个成像的意义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头颅核磁共振的简单入门(几个成像的意义) 李云祥 这个不是最专业的核磁共振的PPT,借用了部分老师的课件,并重新整理形成的,或者存在漏洞,但我们都知道临床工作是多么繁重,在知识的补充上,简洁明了是最重要的,简单入门!这就是目的,请大家指正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看到病人拿来的核磁共振(MRI)的片子往往不是一张,而是一袋、一堆、一摞、一沓…… 而每一张代表不同的“像”,有不同的意义; 同一个人的同一病变在不同的“像”上有时是黑的,有时是白的;再看一下正常组织,比如脑脊液,也是有的黑、有的白;大部分的“像”上是看得到头骨的,但在有的“像”上却看不到头骨;如果不知道各种“像”都代表什么意思,看磁共振真如同如看天书一般。 核磁共振的问题千头万绪,但最紧要的是一定先解决这个(最重要的、入门的)问题:每种“像”的意义及表现? 以下先看几个在临床上实际拍的常用的、不同的“像”(不是一个病人的) 看上去有点乱…… 是有点乱,上面6张图就是临床上最常用的6种像,分别是:T1、T2、FLAIR、ADC、DWI、MRA;另外还有增强扫描等(都是什么意思?) (把本幻灯片全部看完后回头再看这些片子,会不会很清楚了?) 磁共振的基础涉及多学科,其原理比较难懂,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把一堆公式研究明白,不是为了做深,而是以最少的知识点迅速切入,我们站在零起点上来搭一座联系基础与临床的便桥,先别纠结准确与否,再精妙的知识,如果入不了门,等于废纸。 (一切为临床!) 我们就以T1、T2为切入点,顺带解释其他各像 下面进入正题…… 医学影像学发展史 1895年R?entgen发现X线,形成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 20世纪50年代出现超声(ultrasonography,USG)检查 20世纪60年代出现核素(ν-scintigraphy) 扫描 20世纪70年代出现CT(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 20世纪80年代出现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 20世纪80年代出现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 20世纪90年代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 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21世纪初出现CT-PET 以上小字内容仅作了解 时间 1946 发现磁共振现象 Bloch Purcell 1971 发现肿瘤的T1、T2时间长 Damadian 1973 做出两个充水试管MR图像 Lauterbur 1974 活鼠的MR图像 Lauterbur等 1976 人体胸部的MR图像 Damadian 1977 初期的全身MR图像 Mallard 1980 磁共振装置商品化 2003 诺贝尔奖金 Lauterbur Mansfierd 以上小字内容简单瞄一眼即可 磁…… 共振…… 磁共振中的靶子是氢原子核,也就是说,我们拿氢的原子核形成的磁场与外加磁场形成共振,为什么选中了氢? 人体内氢原子核作为磁共振中的靶子,H核只含一个质子不含中子,最不稳定,最易受外加磁场的影响而发生磁共振现象。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