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宫一号中国首个太空实验室
简介
天宫一号[1] (Tiangong-1或Heavenly Palace 1)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属载人航天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
高10.4米、重8.5吨[2] 。
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3] ,由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全长52米,运载能力为8.6吨[4] 。
天宫一号设计在轨寿命两年[2] 。
早期方案与命名
天宫一号的任务方案早在1992年国家制订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时就已确定。
2002年,在进行了方案论证和审查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整个任务方案得到通过。
但天宫一号还尚未定名,只是称为“目标飞行器”,缩写:MB。2006年,天宫一号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并命名为“天宫一号”,缩写:TG。命名可能根据以下几点:
第一,希望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能与宫殿一样舒适。[12]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 王菡
第二,具有中国特色,与“神舟”、“嫦娥”相呼应,有一种真正的空间站雏形的概念。[14]
历程
对外披露阶段(2008年9月28号—2011年7月23日)
2008年9月28日
中国首次披露“天宫一号”发射计划。(注:根据上海新闻综合频道2011年9月29日21时45分的新闻夜线节目)
2009年1月26日
天宫一号模型在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23]
天宫一号模型亮相春晚
2009年2月27日
央视军事报道中首次出现了“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实体画面,此前仅有电脑效果图和模型对外公开,此时天宫一号初样产品的研制生产已基本完成。[25]
2010年8月中旬
天宫一号完成总装,转入电性能综合测试阶段。[26]
2011年3月3日
全国政协委员、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向新华社记者透露,中国将在2011年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27]
发射调整及准备阶段(2011年8月—2011年9月28日)
2011年8月18日
实践十一号04星发射失利。由于发射天宫一号的运载火箭与发射失利的长征二号丙火箭属同一类型,后出于安全考虑,原定8月底发射天宫一号的原计划被取消。
2011年9月10日
发射场区测试工作重新启动,进展顺利。
2011年9月20日
天宫一号和运载火箭组合体运载至发射塔架。[30]
2011年9月25日
包括发射场地及飞行航区在内的全区测控通讯系统进行合练并取得成功。[31]
2011年9月26日
考虑到27日及28日发射场将出现的大风降温天气,原定于27日至30日之间的发射计划更正为在29或30日择机发射。
2011年9月28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宣布了天宫一号的发射时间——“2011年9月29日
发射当天
2011年9月29日
13时16分,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型火箭进入8小时倒计时发射程序,调度点名,收集8小时准备情况,进入临射前准备。[33]
14时16分,载人航天各系统功能检查,地面设备开机自检。[34]
约18时,火箭系统开始进行全箭状态检查。[35]
发射前半个小时,最后一批工作人员撤离。[36]
21时16分3秒,搭载着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点火发射。[3]
21时19分,天宫一号火箭助推器分离(助推器残骸于10时25分在内蒙古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乌兰乌素嘎查的一块空地上找到[37] )。
21时19分,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一级坠落。[38]
运行阶段(2011年9月30日—)
2011年9月30日
1时58分,天宫一号飞行至第4圈时,实施了第一次轨道控制,将远地点高度由346公里抬高到355公里。
16时9分,天宫一号飞行至第13圈时,实施了第2次轨道控制,近地点高度由200公里抬升至约362公里,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为后续进入交会对接轨道奠定了基础。
天宫一号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也已启动,转入自主运行状态。[39]
2011年10月6日
18时,天宫一号已在轨飞行109圈,先后进行了遥控指令、控制开关、图像发音设备、舱内温度湿度、交会对接设备等在轨测试。[10]
2011年10月10日
首次公布了由天宫一号自带相机拍摄的太空图片。
此时,目标飞行器的在轨测试阶段已基本结束[40]
发射背景
1992年9月21日,中央正式批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即“921工程”,在“921工程”设计之初,便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实现天地往返,航天员上天并返回地面; 第二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和太空行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等多项任务,并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立空间站。
1999年11月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