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研究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方经济学 龙岩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郑 国 诜 QQ:2533279718 2014年春季 课程说明 课程考核 1、平时 30% 出勤与课堂表现 15%;平时作业15% 2、期末考试 (闭卷) 70% 本课程学时累计旷课1/3及以上者 不予参加期末考试。 经济学不能确保你发财,但是,没有经济学,你简直非吃亏不可。 经济学不能保证你不失业,但确能使你知道你为什么失业。 ——萨谬尔森 1、经济物品 自由物品: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就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 经济物品: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得到的有用物品。 有用性;花费代价;有限性;价格为正。 有害物品:人类必须付出相应代价才能够消除的物品。 2、稀缺性 3、经济资源(稀缺资源或生产要素) 当资源被投入生产过程用以满足人们欲望的最终产品与劳务时,被称为生产要素,简称要素。 4、选择 经济学中的选择是指对于稀缺资源的选择; 稀缺资源可以被选择用到几种用途中; 选择也需要付出代价。 5、机会成本(择一成本) 要点: 从被放弃的选择中考虑机会成本; 不是被放弃的所有选择可能带来的收益的加总; 是次优选择可能带来的收益; 最大收益是一种不存在的可能性。 樊纲:幸福的机会成本 幸福的机会成本说到底就是看你追求的幸福是什么,你满足于什么样的幸福。 当官为政,有权有势,万人之上,但所受的约束也多,所担的责任也大,上下左右都得小心谨慎;开公司做了老板,腰缠万贯,财大气粗,呼风唤雨,但所担的风险也大,所操心的事也多;找份普通工作,虽然撑不着,饿不死,但常要受制于人,但却不操多少心,吃碗平安饭,这就不能抱怨兜里缺钱,就得心甘情愿自己的默默无闻。 6、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一个社会如何把经济资源分配到不同部门、分配到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以及分配到社会各成员中,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 7、资源利用 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曾指出:当经济学家“把经济学评述为研究稀缺性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使用中间进行分配的科学”时,“英国有三百万工人失业,而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数字刚下降到原来水平的一半。” 第一,“充分就业”问题 第二,“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 第三,“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 威廉·配第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创始人 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创始者和最有天才和最有创造的经济研究家 代表作《赋税论》 1662年 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 重商主义 15-17世纪 代表人物:英国托马斯?孟、法国柯尔贝尔 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对外贸易是获得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 只有在贸易中多卖少买,才能给国家带来货币财富。 二战后,以美国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学者,把微观和宏观理论综合在一起,构成新古典综合派——现代流行的西方经济学主流体系。 凯恩斯理论认为:工资与价格具有刚性,不能下跌。 理性预期理论(新古典理论)认为,工资与价格具有完全弹性,预期价格上涨会立即引起工资与价格同幅度上升。 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理性预期是一个有用的假设,但是,由于工资与价格有刚性,妨碍工资和价格完全同预期价格水平变动,价格与工资不具有完全弹性,而是粘性的。 总之,新凯恩斯主义承认理性预期,承认预期有作用;但不承认工资与价格有完全弹性,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粘性。 经济学的地位、作用 经济学:最古老的科学、最新颖的艺术,社会科学之王 美国的唐斯博士列举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16部巨著中,其中有3部经济学著作: 1、《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问题的研究》),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他通常被认为是经济学的创始人。回忆1776年还发生了什么大事?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 二者在同一年并非巧合,西方经济学是为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服务的,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诞生而诞生的。我国当时是清朝兴旺时期,斯密在《国富论》中谈到过中国,他当时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已经不可能再往高处走了。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他的预计是非常准确的 。 2、《人口论》,马尔萨斯,1798年发表,只有短短的5万多字,在这部书中,马尔萨斯认为地球人口的增长是几何增长,即以指数方式增长,而生产和生活资料则是代数增长,若干年后,地球将人满为患,此书一发表,立即引起恐慌,引起了人们对此书的痛斥,但一旦出现人口危机,人们又大加赞赏。 中国也有个“马尔萨斯”叫马寅初,文革时任北大校长,他回浙江老家考察后,怀着焦虑的心情提出了他的《新人口论》,希望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否则,中国的人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