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先心病介入治疗适应证选择 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选择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选择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选择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选择 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选择 ASD周围边缘 ① ASD周围有足够的边缘应≥5 mm 距离二尖瓣根部≥ 7mm ② ASD距上下腔静脉距离≥5 mm ③ 软边还是硬边? 房间隔的总长度 ① IAS最大径>ASD伸长径 + 14 mm ② 大动脉短轴总长度常不足 ③ 右心明显增大封堵时,充分考虑封堵术后右心缩小因素的影响 左房不可太小 剑下双房切面: 测量 ASD上下径,是显示房间隔缺损最佳切面 测量 ASD距上下腔静脉距离 胸骨旁四腔心切面: 测量 ASD前下后上径、 ASD前下缘至二尖瓣前瓣附着点距离、ASD后上缘至左房后上壁的距离及房间隔(包括缺损)总长度。 大血管短轴切面: 测量 ASD前后径、 ASD前缘至主动脉根部后壁的距离、ASD后缘距左房后壁的距离及房间隔总长度。 多切面、多角度、连续扫描 ① ASD一周周缘情况,最大径,最小边 ② 减少因扫查角度所致回声失落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弥补假性回声失落 必要时行 TEE、球囊测量 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选择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选择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选择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选择 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选择 VSD类型、距瓣膜距离、膜部瘤形成 通过超声及左室造影:确定VSD类型 干下型(心外科) 嵴内型 (偏心伞) 膜周部(介入治疗的主要类型) 肌部室缺 VSD类型、距瓣膜距离、膜部瘤形成 当三尖瓣或腱索附着位置距缺损口较近时,选伞不宜偏大,封堵器释放前,要充分评估封堵器逐渐塑形致使盘片直径增大对瓣膜及其腱索所产生的迟发性影响 当三尖瓣或腱索附着位置距缺损口较近时,可选择右室伞盘边缘较钝(如PDA封堵器)或弹簧圈等多样化封堵器,避免封堵器损伤三尖瓣瓣叶或腱索 室间隔缺损并发膜部瘤形成是介入治疗的主要类型 若膜部瘤组织粘连不牢固,则必须封堵膜部瘤入口,避免造成封堵器的移位或脱落 (如膜部瘤基底部距主动脉瓣无距离,只能外科手术) 若膜部瘤组织粘连牢固,则封堵膜部瘤入口、瘤体或出口一般不会造成封堵器移位或脱落 ▲ 此时若膜部瘤入口上缘距主动脉瓣距离≥2mm,应尽可能封堵入口,既完全封堵缺损,又避免术后发生膜部瘤扩大 ▲ 如膜部瘤基底部距主动脉瓣无距离则封堵膜部瘤瘤体或出口 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选择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选择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选择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选择 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选择 依赖PDA存在的心脏畸形(心外科) 严重肺动脉高压并已导致右向左分流 败血症,封堵术前1个月内患有严重感染 窗型PDA (心外科) 长管状PDA封堵 先心病介入治疗的选择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选择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选择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选择 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选择 介入治疗推荐指征 适应证(Ⅰ类) 1、心导管检查测量峰值跨瓣压差超过40mmHg 2、成人及青少年患者,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或晕厥前驱症状,心导管检查测量峰值跨瓣压差超过 30mmHg 介入治疗推荐指征 相对适应证(Ⅱa类) 1、无临床症状,心导管检查测量峰值跨瓣压30- 39mmHg 2、轻中度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 3.重症新生儿肺动脉瓣狭窄 4.典型肺动脉瓣狭窄伴有其他可介入治疗的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或房间隔缺损等先心病),可同时进行介入治疗 非适应证( Ⅲ类)1.单纯性肺动脉瓣下漏斗部狭窄,但瓣膜正常者2. 跨瓣压差 30 mmHg 3.重度发育不良型肺动脉瓣狭窄4.伴重度三尖瓣返流需外科处理者 球囊导管的选择 准确测量瓣环直径,选择合适的球囊是PBPV成功的关键 ( 右室造影测量瓣环直径较超声心动图更为准确 ) 通常选择球囊/瓣环的比值为1.2~1.4,最佳比值为1.25 ( 球囊/瓣环比值过小,治疗难以达到效果,球囊过大则有可能严重撕裂肺动脉和漏斗部,导致心包填塞甚至死亡 ) 球囊长度要求:20 mm 长的球囊适用于婴儿;30 mm 长的球囊可适用于除婴儿外所有儿童;成人用30~40 mm 长的球囊 操作注意事项 使球囊中部位于肺动脉瓣水平(先以少量对比剂扩张球囊以观察球囊是否恰跨在瓣环中央) 球囊到位后,用稀释造影剂快速扩张球囊,致腰凹征消失 ﹡ PBPV是利用球囊突然扩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