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素材-鲁迅之子的个人价值不该被遮蔽1.docVIP

热点素材-鲁迅之子的个人价值不该被遮蔽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热点素材-鲁迅之子的个人价值不该被遮蔽1

热点素材:鲁迅之子的个人价值不该被遮蔽 周海婴其人: 周海婴(1929年—2011年)鲁迅和许广平仅有的1个儿子,1952至196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1960年起在国家广电总局工作。原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无线电专家,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另任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北京鲁迅中学、绍兴鲁迅中学名誉校长,中国鲁迅研究室、上海鲁迅纪念馆顾问,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CRSA)顾问等。2011年4月7日凌晨在北京逝世,遗体告别仪式于4月11日举行。 重大事迹 鲁迅病重、逝世的那一年,周海婴年仅7岁。坎坷的经历、特殊的家庭背景,使他待人处事格外小心谨慎。他回忆在北大物理系读书时,同学可以打桥牌、跳交谊舞,他出于好奇,偶尔走去观看,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什么“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   周海婴承认,对名与利想得不多,看得很淡,只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普通人。小时候,父母就教导他不能以名人的孩子自居。周海婴夫人马新云回忆说,1945年她家搬到上海霞飞坊62号,与住在64号的周海婴是邻居。弄堂里的孩子们常在一起玩耍,大家并不在意周海婴是鲁迅的儿子,周海婴也从不刻意去摆架子,孩子们彼此平等、感情融洽。    周海婴语气平和地插话说:“父母对我的启蒙教育是顺其自然,从不强迫,不硬逼。”鲁迅曾在遗嘱中表示,“希望后代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海婴小时候,很喜欢一种叫积铁(也叫小小设计师)的玩具,这是一盒用各种金属零件组成的玩具,他用这些零件学会了组装小火车、起重机,装好了再拆,鲁迅总在一旁予以鼓励。鲁迅去世后,家境曾一度困难,但周海婴热爱技术的兴趣不减,他用储蓄多年的压岁钱交纳学费,报考南洋无线电夜校。1952年考进北大物理系,从此走上严谨的科研道路,开始了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的生涯。    周海婴表示,不愿在鲁迅的光环下生活,也从不向外人炫耀自己是谁的后代;他反对靠父母的余荫生活,虚度人生;强调靠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成绩,去赢得社会的承认。   周海婴:以父之名   1929年9月,鲁迅和许广平的儿子在上海出生,鲁迅给他取名“海婴”,意即“上海的婴儿”。而这个孩子此后一生,最为世人熟知的身份,是“鲁迅的孩子”。   这是无法选择的事实,尽管周海婴一直听从父亲的教诲,低调为人。他七岁那年,鲁迅逝世,留下的话是:“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   小海婴似乎也没有做个“文学家”的志向,他更喜欢鼓捣一些机械零件,自己组装过玩具小火车,装好再拆。1948年他又喜欢上了摄影,当时东北地下党给许广平送来买寒衣用的几百元钱,这钱却被用来买了周海婴的第一架相机。摄影,成了周海婴坚持几十年的业余爱好。2009年周海婴举办个人影展,获得很大成功。   1948年,周海婴前往解放区,这是一次前途未知的秘密旅行。那年,周海婴十九岁:“我是抱着一种科学救国的想法去解放区的。”   1952年,周海婴考入北大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毕业后进入国家广电总局工作。他的本职工作一直是无线电专家。不过到老,海婴也还是拿起笔来,整理父母遗留的文本资料,写文章、写书,向更多的人传播鲁迅。他写了《鲁迅与我七十年》,成立了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监制了电影《鲁迅》,去年还刚刚重新出版了母亲许广平的完整手稿本《鲁迅回忆录》。   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鲁迅名下的房产、藏书、手稿和财产,绝大部分已经捐献给了国家。许广平对周海婴说:“我们把鲁迅的东西捐给国家,很放心。”   周海婴点头:“这都是为了传播鲁迅精神。”   1934年的鲁迅,只有在写起爱子海婴时,才难得展露温情:“我自以为也不算怎么坏的父亲,虽然有时也要骂,甚至于打,其实是爱他的。”   他也爱鲁迅。他到底是鲁迅的儿子。 人物观点 关于读书 周海婴认为:“政府应该号召全社会形成看书读书的风气,而且读书应该做到‘摆’‘看’‘读’‘存’。”面对当代社会人们重信息轻读书的现状,周海婴非常忧心。他认为,在信息社会也必须重视读书,好好读书。“我同意也希望大家从网上、从手机上查找一些资料信息,可是读书也是非常重要的。回顾过去,很多有名的文学家、科学家,读书都非常严谨。” 关于读书的境界和读书的方法,周海婴有自己的观点,读书的“看”和“读”是有区别的。“看”就是浏览,看过去就算了,“读”却是看一遍不够,回味的时候可以拿来再看。读书的时候可以在书上加一些批注,写一些心得,保存起来,学以致用。他说,读好书应该有“摆”、“看”、“读”、“存”四个字贯穿始末。“摆”是把书“装饰”在书架上,“看”是浏览,“读”是吸取书中的养分,“存”-是把这些书放在书店里,让读者有机会买得到读的到。 关于文化 有文艺界委员提出,每次金融危机都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个契机,周海婴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