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史经济发展大的可分为三个阶段: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演变: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公有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 战国以来:土地私有 (二)种类:1、氏族公有制 2、井田制 3、封建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国家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政策) 1、重农抑商 2、闭关锁国 3、专卖制度 1、战国水利工程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前246年,秦王嬴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在秦国开凿郑国渠。全长300余里,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五、农田水利 2、汉代的井渠法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水源,古称“井渠”。 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干旱地取用地下水的一种渠道,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博格达山南麓的吐鲁番和哈密两个地区。 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汉明帝任用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河安流将近800年。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3、王景治河 东 汉 王 景 黄河在河套平原 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4-1、灌溉工具的进步 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戽(hù)斗是古代最常见的提水器具,在木桶、柳条筐系上绳子,两人相对而立,用手牵拉绳子,从低处戽水上岸。 4-2、灌溉工具的进步 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后汉书》记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 4-3、灌溉工具的进步 五、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筒车 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大禹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 战国 都江堰 (李冰) / 郑国渠(郑国) 汉代 井渠法 / 治理黄河(王景) 隋唐五代 明清 风力水车 立井水车(北) 高转筒车(南)、京杭大运河 宋代 水转翻车 传说 秦 灵渠 六、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 2、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实行精耕细作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4、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5、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特点之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一、古代中国农业 六.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1. 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1)含义: 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等于小农经济,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 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六.男耕女织的封建小农经济 春秋战国时期 (2)产生的条件: (3)时间: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生产力 的发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一、古代中国农业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农民是小私产者,生产积极性较高 ②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4)小农经济的特点: 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 1、分散性:耕作方式是小农户个体经营 3、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 1、分工简单,生产规模狭小,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我们该如何评价小农经济呢? 积极性 局限性 2、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3、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4、封建王朝主要财源; 5、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2、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又严重地阻碍着新的生产力和 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迟滞不前, 落后挨打的根源之一。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一、古代中国农业 (1)有利因素: 重点难点问题: 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2)不利因素: 耕作方式的转变;农用工具的进步;水利工程的兴修; 自然条件的优越;统治者的重视;劳动者辛勤劳动 地主土地所有制;赋税徭役的沉重; 社会环境的动荡;自然条件的恶劣 ( 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较简表:) 时 期 国别与出处 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 秦朝 10倍或十几倍 6世纪 中国 《齐民要术》 粟:24-200倍 麦:44-200倍 公元前27年-476年 罗马时代 《克洛米拉农书》 4-5倍 13世纪 英国《亨利农书》 3倍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一、古代中国农业 四、重点难点问题: 以上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 3、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