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建筑中广泛应用置换通风lwlw9630.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建筑中广泛应用置换通风lwlw9630.doc

中国建筑中广泛应用置换通风 1.引言?   近年来,一种新的通风方式--置换通风在我国日益受到设计人员和业主的关注。这种送风方式与传统的混合通风方式相比较,可使室内工作区得到较高的空气品质、较高的热舒适性并具有较高的通风效率。1978年德国柏林的一家铸造车间首次采用了置换通风系统,从这以后,置换通风系统逐渐在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现在大约50%的工业通风系统采用了置换通风系统,大约25%的办公室通风系统采用了置换通风系统。在中国,也有一些工程开始采用置换通风系统,并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结果。 2.置换通风的原理与特点   置换通风以低速在房间下部送风,气流以类似层流的活塞流的状态缓慢向上移动,到达一定高度受热源和顶板的影响,发生紊流现象,产生紊流区。气流产生热力分层现象,出现两个区域:下部单向流动区和上部混合区。空气温度场和浓度场在这两个区域有非常明显的不同特性,下部单向流动区存在一明显垂直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而上部紊流混合区温度场和浓度场则比较均匀,接近排风的温度和污染物浓度。因此,从理论上讲,只要保证分层高度在工作区以上,首先由于送风速度极小且送风紊流度低,即可保证在工作区大部分区域风速低于0.15m/s,不产生吹风感;其次,新鲜清洁空气直接送入工作区,先经过人体,这样就可以保证人体处于一个相对清洁的空气环境中,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工作区的空气品质。这种通风形式不再完全受送风的动量控制而主要受热源的热浮升力作用,热污染源形成的烟羽因密度低于周围空气而上升。烟羽沿程不断卷吸周围空气并流向顶部。如果烟羽流量在近顶棚处大于送风量,根据连续性原理,必将有一部分热浊气流下降返回。因此在顶部形成一个热浊空气层。根据连续性原理,在任一个标高平面上的上升气流流量Qp等于送风量Qs与回返气流流量Qr之和。因此必将在某一个平面上烟羽流量Qp正好等于送风量Qs,在该平面上回返空气量等于零。在稳定状态时,这个界面将室内空气在流态上分成两个区域,即上部紊流混合区和下部单向流动清洁区。置换通风热力分层情况如图1所示。 空调节能和室内空气品质是当前暖通空调界面临的两大课题,而置换通风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   (1)为了在工作区获得同样的温度,置换通风系统所要求的送风温度高于混合通风,这就为利用低品位能源以及在一年中更长时间地利用自然通风冷却提供了可能性,以达到节能的效果。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置换通风与混合通风相比,可以节约20%一50%的制冷耗费。   (2)置换通风可以对工作区的C02等污染物进行更为有效的控制。它的通风效能系数大于混合通风,这样就能达到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目的。 3.置换通风系统设计要点   (1)室内温度tn及工作区温度梯度的确定   置换通风房间内工作区的温度梯度tn是造成人体不舒适的重要因素。离地面0.1m的高度是人体脚踝的位置,脚踝是人体暴露于空气中的敏感部位。该处的空气温度t0.1不应引起人体的不舒适。房间工作区的温度tn往往取决于离地面1?.1m高度处的温度(对坐姿人员如办公、会议、讲课、观剧等)。   表1?室内温度tn及工作区温度梯度 2)送风温度的确定   送风温度由下式确定:   ts=t1.1+Δtn((1-k)/c-1)?(1)?   式中:   ts--送风温度,tp--排风温度;?c--停留区温升系数,   c=Δtn/Δt=(t1.1-t0.1)/(tp-ts),k--地面区温升系数,?k=Δt0.1/Δt=(t0.1-ts)/(tp-ts)。   停留区温升系数c也可根据房间用途确定。表3列出各种房间的c值。   表3?各种房间停留区的温升系数 停留区的温升????????地表面部分的冷负荷比例%????????????房间用途 ?0.16?????????????????????0--20????????????天花板附近照明的场合:博物馆、摄影棚 ?0.25?????????????????????20--60????????????????????????办公室 ?0.33??????????????????????60--100???????????????????置换诱导场合 ?0.4??????????????????????60--100?????????????????高负荷办公室冷却顶棚会议室 ? (3)送风量的确定   根据置换通风热力分层理论,界面上的烟羽流量与送风流量相等。   Qs=Qp?m3/h?(2)   当热源的数量与发热量已知,可用下式求得烟羽流量:   Qp=(3Bπ^2)^1/3?*(6/5)^4/3*Z^5/2?   式中:B=g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