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创新方案三轮课时检测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元.doc

2013年创新方案三轮课时检测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元.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年创新方案三轮课时检测第2讲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元.doc

2013年创新方案三轮课时检测: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至元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广州模拟)《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王沈缺乏治理才能   B.九品官人法有弊端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度只看出身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题干引用材料强调西晋时期选举官员的权力为世家大族垄断,寒门子弟受到排斥,这与当时的九品中正制选才标准密切相关,故选B项。 2.(2012·呼和浩特模拟)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这说明(  ) 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 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 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 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 解析:选C 根据题干“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说明艺术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往往出自谋生的需要。 3.(2012·漳州一模)5世纪前期,陶渊明著《桃花源记》,描绘出一块亦真亦幻的人间净土。现在自称“桃花源”所在的有多处,考察这些地点,大都分布在今天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一带,这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是(  ) A.南方经济发达 B.南北统一成大势所趋 C.作者主要生活在江南地区 D.北方战争频繁 解析:选D 根据“5世纪前期”“陶渊明”出自等信息可知此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桃花源”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没有战乱、宁静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当时,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4.(2012·四川高考)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解析:选C 世袭制、分封制都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据,体现了社会小集团的特权,而排斥其他社会成员,很难体现公平,故排除A、B两项;D项是地方行政制度,旨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社会公平”关系不大。C项则采用相对公平的形式,向社会公开选拔人才,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 5.(2012·襄樊四校高三模拟)《新唐书卷54·食货志》“(唐)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地方的驻京办事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下列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增加了政府货币的供应量 B.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了钱币的不足 C.便利了商品流通 D.“飞钱”实质是一种汇兑业务,不行使货币的职能 解析:选A “飞钱”的出现,主要是有利于商品的交流。虽然它本身不能用来交易,但是使人们不需再长途携带钱币,缓和了钱币的不足,又由于它本身不用来交易,因而并没有增加政府货币的供应量,故选A。 6.(  ) A.《史记》        B.《唐史》 C.《明史》 D.《资治通鉴》 解析:选B 我国的火药技术在唐末才开始用于军事,因此,火箭这一火药武器的出现不会早于唐朝,故B项正确。D项《资治通鉴》虽也有可能记载,但其撰写于北宋时期,时间晚于《唐史》不符合题干中“最早”的要求。 7.(2012·金丽衢一模)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北宋中央政权机构,材料中负责筹划“王师北定”(即军队调动事务)的机构应是军事机构。根据所学知识,C项枢密院负责管理国家军务,符合题意。 8.《东京梦华录》记载:“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卓望。下有官屋数间,屯驻军兵百余人,及有救火家事,谓如大小桶、洒子、麻搭、斧锯、梯子、火叉、大索、铁猫儿之类。每遇有遗火去处,则有马军奔报。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各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这反映出(  ) A.东汉休养生息,百姓减负 B.北宋城市发展,重视消防 C.宋朝冗兵冗费,劳民伤财 D.南宋军民混居,市场繁荣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出处《东京梦华录》及材料中“军厢主马步军、殿前三衙、开封府”等信息,可知材料描绘的是北宋东京城市发展的景象。根据材料中“望火楼”及救火家事的介绍,可知当时十分注意防火。 9.(2012·德州二模)宋代的温州地区“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成为当时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温州成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之一 B.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 C.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温州手工业的区域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