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7.1 L Y M 思考:以中国近代以来女性服饰的变化 为例,说明中国服饰的发展趋势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该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 完全欧化(花园、别墅) 江南水乡传统民居 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 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 我们600多个城市已经基本失去了个性,文脉模糊,记忆依稀,历史遗存支离破碎,文化符号完全混乱。一方面是拆得很惨;一方面建得很糟。光怪陆离、平庸粗鄙的建筑充塞着我们的城市。 ——著名作家冯骥才 四、习俗风尚的变革 1、原因: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2、表现: (1)婚姻风俗变化: ①古代:父母命之,媒妁之约 ②清末民初:反对包办,婚姻自主 删繁就简 ③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2)其它风俗变化: (民国成立后,变化巨大) 剪辫易服、女子放足、反对迷信、公历使用、 点头鞠躬、见面握手、女子步入社会 (2)丧葬礼俗变化: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城市…… ②新中国成立后:土葬 火葬 1、婚姻习俗 当时结婚照不过是记录夫妻合影的影像, 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结婚照。 五四前 20世纪各时期结婚照大全 清末传统婚礼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婚照 蒋经国与蒋方良的结婚照 任弼时与陈琮英结婚照(1926年3月上海) 邓小平与卓琳的结婚照 毛岸英和刘思齐的结婚照 在那个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时代,敢穿婚纱和西服的人不多,否则要被说成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结婚是人性的需要也被排在其次,取而代之的是革命的需要,工作的需要。?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现代的结婚照 水葬,是一种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天葬,是藏族人民的丧葬习俗,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土葬,是各个民族都实行过的葬法,汉族历行 土葬。迄今在某些少数民族和我国北方地区和 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实行 火葬,在商代,一些边远民族已经有火葬习俗。 后来,受佛教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火葬慢慢盛行。 2、丧葬礼俗 服装、饮食、建筑和风俗礼仪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们的变化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 留辫本是女真人的风俗,满清入关后,多尔衮于 顺治二年规定“剃发”之制:限旬日(十天之内)内一律遵行,违者杀而无赦。可当时许多汉人“宁愿留发不留头,不愿留头不留发”,出现因不剃发而出现的惨剧如“扬州十日,永嘉三屠”。民国政府《剪辫通令》 剪发、放足、 鞠躬、握手等 3、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一双绣花鞋竟不及一个巴掌大,而最宽的鞋跟部分,也最多不过一寸。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你看到什么变化? 图二:“三寸金莲”绣花鞋 图一:时髦的高跟鞋 由绣花鞋到高跟鞋,主要是受西方民主平等 思想的影响。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 衣 食 住 男女服饰的变化 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居室建筑的演进 社会习俗的变革 婚姻风俗 丧葬礼俗 其他…… 特 征:阶段性、 时代性、 不平衡性 总趋势:由封闭走向开放、与世界接轨 由封建传统天下走向近、现代化 原 因: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 认识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五、板书设计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 观点2: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我的观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四】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导语】 1、近现代社会的剧变是促使人们社会生活方式变化 的根本原因。 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阶段特点: ①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中西合璧,不土不洋 是这一阶段社会生活方式最突出特点; ②20世纪50年代后(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