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二十章药品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_王重振资料.ppt

4第二十章药品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_王重振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章-药品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 王重振 副教授wangchongzhen@glmc.edu.cn 基础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学习要求 掌握一般灭菌制剂的无菌检查方法、非灭菌药物的微生物总数测定方法 熟悉药品的控制菌检查方法、药品生产中防止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措施 了解药品中微生物的来源和微生物引起的药物变质 第一节 药品生产中的微生物污染 药品中微生物的来源 空气中的微生物(生产场所) 水中的微生物(液体制剂) 人体中的微生物(操作人员) 土壤中的微生物(植物药材) 原料和包装物 厂房建筑和制药设备 微生物引起的药物变质 存在于药物中的微生物如遇到适宜的条件就能生长繁殖,使药物发生变化,造成药物变质失效 (1)外在表现(味道、气味、色素、沉淀、产气等) (2)判断(外在表现、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检查) (3)药物变质的结果 引起感染 药物失效 微生物有毒代谢产物致病 第二节 药品生产中防止微生物污染的措施 加强药品生产管理 国家实施GMP管理规范,对厂房与设施、设备、物料与产品等有严格要求 药品生产的GMP验证 灭菌工艺的验证 使用合格的防腐剂 进行微生物学检验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 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器官、组织、细胞、基因等 第三节 药品的微生物学检查 一、无菌制剂的无菌检查 各种注射剂、输液、手术眼科制剂都必须保证无菌,符合药典相关规定 无菌检查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薄膜过滤法(首选) 薄膜过滤法的验证 供试品过滤 ↓ 冲洗液过滤 ↓ 100cfu试验菌过滤 ↓ 滤膜接种于培养基 验证滤膜可截留试验菌,并且试验菌生长不受供试品被截留物的抑制 若供试品有抑菌作用 增加冲洗量 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如β-内酰胺酶、对氨基苯甲酸(影响磺胺类抗生素) 更换滤膜品种 供试品的无菌检查(薄膜过滤法) 供试品过滤 ↓ 冲洗液过滤 ↓ 滤膜接种于培养基 ↓ 若出现隐约浑浊可染色镜检, 或转种新鲜培养基,或接种斜面培养基 直接接种法 验证 试验菌 ↓ 培养基 ↓ 加入供试品 验证试验菌生长不受供试品抑制 若供试品有抑菌作用 增加培养基的用量 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如β-内酰胺酶、对氨基苯甲酸(影响磺胺类抗生素) 供试品的无菌检查(直接接种法) 供试品 ↓ 培养基 ↓ 若出现隐约浑浊可染色镜检, 或转种新鲜培养基,或接种斜面培养基 二、非灭菌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一)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 平皿法 平皿法的验证 分组 试验组:最低稀释级供试品+100cfu试验菌 菌液组:100cfu试验菌 供试品对照组:最低稀释级供试品 稀释剂对照组:稀释剂+100cfu试验菌 培养基 结果判断 稀释剂对照组÷菌液组×100%≥70% (试验组-供试品对照组)÷菌液组×100%≥70% 若供试品有抑菌作用 供试品溶液性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用薄膜过滤法 中和法 培养基稀释法:每1ml的供试品可等量分注多个平皿 离心沉淀法:500转/分钟,离心3分钟,取上清检查 供试品的微生物总数测定(平皿法) 不同稀释级供试品 ↓ 培养基 薄膜过滤法 薄膜过滤法的验证 分组 试验组:最低稀释级供试品+100cfu试验菌 菌液组:100cfu试验菌 供试品对照组:最低稀释级供试品 稀释剂对照组:稀释剂+100cfu试验菌 流程 供试品过滤,冲洗,试验菌过滤,接种培养基 结果判断 稀释剂对照组÷菌液组×100%≥70% (试验组-供试品对照组)÷菌液组×100%≥70% 若供试品有抑菌作用 中和法 离心沉淀法:500转/分钟,离心3分钟,取上清检查 供试品的微生物总数测定(薄膜过滤法) 不同稀释级供试品过滤 ↓ 冲洗液过滤 ↓ 滤膜接种于培养基 (二)控制菌检查(非灭菌制剂) (1)大肠埃希菌 分组 验证组:供试液+100cfu试验菌株 阳性对照:100cfu试验菌株 阴性对照:稀释液 检查组:供试液 增菌培养基:胆盐乳糖培养基 鉴定 MUG试验(+)和靛基质试验(+) 单阳性则接种曙红亚甲蓝琼脂或麦康凯琼脂,观察菌落 分离、纯化、镜检、其他鉴定试验 若供试品有抑菌作用 薄膜过滤法 中和法 培养基稀释法 离心沉淀法 (2)大肠菌群(埃希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 分组 验证组:供试液+100cfu试验菌株 阳性对照:100cfu试验菌株 阴性对照:稀释液 检查组:供试液(0.1ml、0.01ml、0.001ml) 接种乳糖胆盐发酵管(产酸产气) 接种曙红亚甲蓝琼脂或麦康凯琼脂 菌落特征相符且为革兰阴性无芽孢杆菌,接种乳糖发酵管(产酸产气) 可能的大肠菌群数表 (3)沙门菌 (4)铜绿假单胞菌 (5)金黄色葡萄球菌 (6)梭菌 (7)白假丝酵母菌 (三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