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报道媒介重点介绍.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从《财经》“基金黑幕”事件看财经类媒介的社会影响力 成员:新闻082 10号 蒋盼盼 19号 茅佳佳 29号 唐睿媛 40号 周洁 大众媒介对于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历来是学界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出发,目前关于媒介效果的一些基本的共识有:媒介对于公众的信息告知力、媒介的议程的设置能力、媒介的地位赋予功能、以及大众媒介对社会变革和社会运行的影响等。   作为现代新闻媒介重要组成部分的财经类媒体,更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运行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00年10月,《财经》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基金黑幕———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报告解析》的封面文章,从而揭开了一场针对整个基金行业的“战争”,并最终对于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和整个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对《财经》关于“基金黑幕”的报道前后事件进行回顾,力图通过对这一典型媒介事件的解构,揭示出现代经济环境下财经类媒体对于社会的影响。 一、“基金黑幕”事件回顾 二、《财经》与《黑幕》的影响 三、财经类媒介的社会影响力:“基金黑幕”事件背后的思考 四、结论――我们需要高效而有责任感的财经媒介 2000年10月,北京《财经》杂志的一篇封面文章令中国基金公司经理们坐立不安。这篇名为《基金黑幕———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报告解析》(以下简称《黑幕》)的报道跟踪了1999年8月9日至2000年4月28日期间,国内10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22家证券投资基金在上海证券市场上大宗股票交易记录,在客观详尽地分析了它们的操作行为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上存在着大量违规、违法操作的事实。   《黑幕》对《财经》“经过种种曲折”拿到的一份“在市场中传闻已久但多数人尚未目睹的报告”进行了解读,对中国的投资基金进行了六个方面的猛烈批评,基本上涉及了当时人们对证券投资基金运作中的种种质疑。包括:指出人们所期望的“基金稳定市场”的作用未被证明;市场上存在严重的通过基金“对倒”制造虚假成交量的严重违法行为;大基金利用“倒仓”即甲、乙双方通过事先约定的价格、数量和时间,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并操纵市场;通过“倒仓”提高虚假净值;以及对基金的“独立性”的质疑和对“投资组合公告”的信息误导投资者进行批评等等。      《黑幕》的出世立即引起证券界的轩然大波,作为直接反应,10月16日,包括大成、嘉实等10家基金管理公司在《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这国内三大证券报上发表“严正声明”,称《黑幕》一文“颇多不实之辞和偏颇之论”,是“耸人听闻的”。声明称:“中国的基金管理公司已经是国内监管最严格、制度最完善、透明度最高的投资机构之一,我们的业务都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的。”对于《黑幕》中的种种批评,声明认为?“在许多方面都违反了证券市场的基本常识”,给予了反击。并称《财经》“作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出版物,仅仅依据一份非正常渠道流传的所谓‘研究报告’,不向基金业和证券交易所进行调查核实,就写出一篇多次运用‘据传’、‘据说’等字眼传播谣言的文章并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发表,严重违背了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出版物最起码应遵循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职业操守。”   10月19日,《财经》杂志在同样的报纸上发表了“严正声明”,称自己的报道“有正当来源和可靠依据”。   事情至此,关于基金的讨论已是人声鼎沸,包括《中国经济时报》、《中华工商时报》和三大证券报在内的国内主要财经媒体开始跟进,“基金黑幕”成为全国媒体最为热门的话题。类似《基金业到底存不存在黑幕》、《〈基金黑幕〉有黑幕吗?》、《如何看“基金黑幕”》的讨论开始在经济界展开。2000年10月23日,《证券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评〈基金黑幕〉与〈严正声明〉》,呼吁业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切向前看”。 《黑幕》之争引起了证券市场的明显波动,基金相关板块出现了大幅跌落。“基金黑幕”事件发生后不久,在“一些来自场外的因素”的作用下,基金重仓股先是出现了大幅上涨。但很快,基金相关股开始大幅跌落。到了2000年10月23日下午,深沪大盘在基金重仓股的拖累下,出现大幅跳水。有机构股评惊呼:“《基金黑幕》引发的地震已经正式到来!”   10月29日,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的采访,就围绕《基金黑幕》发生的争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也正是在这次采访中,吴敬琏抛了出他那个著名的“中国股市赌场论”,从而引发了一场旷日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