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微作业十二 一、选择 CDCDD;ADBAB 二、综合题 (1)地壳运动;流水向下侵蚀 (2)流水堆积;地形平坦,河道弯曲,水流减缓 (3)河流径流量大,携带大量泥沙; 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减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 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潮的顶托作用使堆积作用增强,在河口地段形成众多沙洲 (4)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等 同步练习册(智能提升) BAADA;CCB 9、(1)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硬叶林) (2)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 (3)无;南半球同纬度地区大部分为海洋 (4)③ 温带荒漠带 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5)南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大陆中部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草原带) (苔原带) (冰原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0° 23°26N′ 23°26′S 66°34′N 热带雨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苔 原 带 温带草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是——————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是——————气候。 (2)在图中的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中,南半球缺失的两个陆地自然带是————,缺失原因———— ———————————————。 C H 温带季风 温带海洋性 A B 南半球该 纬度地带是海洋,缺少大面积的陆地 (3)从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 地自然带 规律,它的形成是以——为基础的。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A B C D E F H G (4)自然带D是 ,G自然带的植被是 。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J I K L M N O P Q R ▲下面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 的暖温带地区? 练习巩固 (2)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方法 ①通过山地垂直带谱南坡、北坡的同类自然带的高低判断南北半球。 ②通过山地垂直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热量带。 ③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④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出南北半球。 非地带性!!! ? 作用力 侵蚀 堆积 搬运 上游 中游 下游 (向下、向源头侵蚀) (侧蚀) (侧蚀) V型谷 河床拓宽 槽型谷 洪积—冲积平原(成因)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成因) 第四章(第三节)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 聚落分布 原因 聚落形状 高原 山区 平原 深切河谷两岸的河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和 河漫滩平原 聚落分布最为密集,有的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发展,形成沿海聚落带 地势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都比较丰富,有肥沃的土壤 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 多呈带状 多呈明显条带状 带状、团状 微作业十二(11题) 2、地质构造 褶 皱 背 斜 向 斜 判 断 方 法 从形态上 从岩层的 新老关系上 构 造 地 貌 未侵蚀地貌 侵蚀后地貌 (原因) 岩层向上 拱起 岩层向下 弯曲 中心老,两翼新 中心新,两翼老 谷地 谷地 顶部受张力 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槽部受挤压, 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山岭 山岭 1、板块运动区分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 P73 第四章(第二节) 地质构造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 斜 露天煤、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为 气 , 中为 油 ,下为 水 隧 道 ?天然的拱形构造; ?结构稳定;?不易储存地下水 顶部地带宜建 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 煤炭 地下水储藏区 底部低凹,易 储 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