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道与茶艺 授课教师:王绍梅 职 称:教 授 第一章 茶道 茶道最早出现于中国。茶道一词在我国已使用了1200多年。 “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天宝年间的进士封演所著的《封氏闻见录》:“楚人陆鸿渐(陆羽)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副,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 唐代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1.1中国茶道的形成与发展 一、茶道的基本含义 茶道是指以一定的环境气氛为基调,以品茶、置茶、烹茶、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的品茶约会的整套礼仪和个人修养的全面体现,是有关修身养性、学习礼仪和进行交际的综合文化活动与特有风俗。 茶道是以饮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茶道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涉及艺术、道德、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 二、中国茶道的形成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作为茶的源头载入了史册。神农相传为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农业始祖、中华药祖。史书将他列为三皇之一,即炎帝。中华民族自称“炎黄子孙”,正是俸神农为民族始祖的传统信仰的遗韵,而中国茶道也正是源自远古的茶图腾信仰。 许多古老民族都曾信奉过茶图腾。最早的“茶”是初民们赖以存活维系生命的物品,不懂生育奥秘、充满着原始思维的图腾意识和感恩之情的初民们便将“茶”视作“给予生命的母亲”。 中国茶道在远古的茶图腾崇拜中慢慢形成。 三、中国茶道的发展历程 1.唐代茶道(煎茶道) 中国茶道成熟于中唐之际。陆羽是中国茶道的鼻祖,他所著的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对茶之功效、茶具、炙茶煎茶及品饮的方法等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首创了法度周全的茶道。陆羽的茶道,包括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品饮等一系列程序、礼法和规则。 唐代的茶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饮用方式有煎茶法、庵茶法、煮茶法等方式。唐中叶盛行煎茶法,煎茶法用的茶是饼茶。 唐代茶道以文人为主要群体,文人茶道有炙茶、碾茶、罗茶、候汤、温盏、点茶等过程,追求借茶励志的操守,淡泊清尚的气度。许多文人以茶修道并有建树。 皎然在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写到:“一饮涤昏寐,情来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细致地描写了饮茶的身心感受,提高了饮茶的精神境界。 2.宋代茶道(点茶道) 宋代是中国茶道发展的鼎盛时期,饮茶方法在唐代基础上又迈进了一步,迅速发展了合于时代的、高雅的点茶法。 由于饮茶方法的变革,宋代的茶具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出现了适于点茶的汤提点、茶筅等器具。 与唐代茶道相比,宋代饮茶风气更盛,文人雅士、王公贵族、宗教人士、平民百姓都饮茶,所以宋代茶道走向多级。 宋代茶道出现了文人茶道、宫廷茶道、宗教茶道、民间茶道的分化。 (1)文人茶道 宋代,文人仍然是茶道活动的主要群体,他们把饮茶与文化活动融为一体,以茶激扬文思、以茶助诗、以茶助词,以茶励志、以茶修身、以茶养性。 宋代文人茶道继承了唐代文人茶道浪漫风雅的风格,如苏轼《试院煎茶》一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泄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把煎茶之道描写得细致入微。黄庭坚《阮郎归》一词中的“消滞思,解尘烦,金瓯雪浪翻。只愁啜罢水流天,余清搅夜眼。”十分精细地表现了饮茶后怡情悦志的感受。 (2)宫廷茶道 宋代饮茶之风非常盛行,形成了奢华极致的宫廷茶道。 宫廷茶道突出茶叶精美、茶艺精湛、礼仪繁缛、等级鲜明,以教化民风为目的致清导和为宗旨。 宋徽宗赵佶所著的《大观茶论》,说茶“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简洁,韵高致静”,“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就是宫廷茶道代表性的思想和精神追求。 宋代出现了极精美的龙凤茶。龙凤茶是用定型模具压制茶膏并刻上龙、凤、花、草图案的一种饼茶,压模成型的茶饼上有龙或凤的造型,称为“龙团凤饼”。 (3)宗教茶道 宗教茶道也是宋代茶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茶道几乎汲取了佛教思想中的一切精华,茶道与禅宗几乎不可分。茶与禅的碰撞点,最早发生于茶的药用功能中,茶的清心醒脑作用,是佛僧坐禅的最佳依赖和帮助。茶本身所具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蕴,茶本身的生命启示及清高静寂的品性特征无不暗含或揭示禅机,能表达“禅”的妙境。 道教追求“天人合一”,长生不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