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室外供热管网设计ppt.ppt
管道支吊架选择原则 在管道上不允许有任何位移的地方应设固定支架。 对摩擦而产生的作用力无严格限制时,可采用滑动支架。 当要求减小管道轴向摩擦力时,可采用滚柱支架。 当要求减小水平位移产生的摩擦力时,可采用滚珠支架。 架空管道,不便设活动支架时,可采用刚性吊架。 方形补偿器两侧4DN处,应设导向支架。 管道支吊架选择原则 轴向波纹管补偿器和套筒补偿器应设导向支架,补偿器距离第一导向支架4DN,第二导向支架距离第一导向支架14DN,其它导向支架间距离可查《动力管道设计手册》计算确定。 采用其它补偿器,补偿管段过长时,应设导向支架。 支架的选择和布置,可按所选补偿器样本确定。 在管道有垂直位移处,应设弹簧吊架或支架。 q=管材重+保温重+附加重+热媒重 * * 2.支吊架间距计算 ⑴按强度条件 均布荷载水平管段上活动支座的允许间距可按下式计算: m 式中 [σw]—管材的许用外载综合应力,MPa; 按附录5-6确定。 W—管子断面抗弯矩,cm3; Φ--管子横向焊缝系数,见表5-24; q—外载负荷作用下的管子单位长度的计算重量,N/m。 * * ⑵按刚度条件 均布荷载水平管段上活动支座的允许间距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管道的坡度,i=H/L; I—管道断面惯性矩,m(见附录5-6); E—管道材料的弹性模数,N/m2(见附录5-6); q—外载负荷作用下管子的单位长度的计算重量,N/m。 思考:管径大,允许间距大,还是管径小,允许间距大? * * 3.水平90°弯管两端支架间管段的展开长度,不应大于水平管段上支架最大允许间距的0.73倍。Lzk≯0.73Lmax 活动支座的最大间距(允许间距)的确定,应同时满足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 思考:允许间距过小,无法满足时,采取什么措施? * * (二)固定支座(架)的跨度及其受力计算 1.固定支座(架)的跨距 固定支座(架)是供热管道中主要受力构件,也是造价较大的构件。为了节约投资,应尽可能加大固定支座(架)的间距,减少其数目。其间距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 ⑴管段的热伸长量≯补偿器所允许的补偿量; ⑵管段因膨胀和其它作用而产生的推力≯固定支架所能承受的允许推力; ⑶不应使管道产生纵向弯曲。 固定支座(架)的最大间距,不宜超过附录5-8所列的数值。 * * 2.固定支座受力计算 ⑴固定支座受力:重力和水平轴向推力。 ⑵水平轴向推力(包括三种力) ①管道移动时,由活动支座的摩擦力而产生的水平推力Pg.m Pg.m=μqL 式中 q—计算管段单位长度的自体荷裁,N/m; μ--摩擦系数;钢对钢μ=0.3; L—管段计算长度,m; Pg.m—管道摩擦推力,N。 ②由弯管补偿器或波纹管补偿器的弹性力或由于套筒补偿器摩擦力而产生的水平推力。 * * ⑶由管道不平衡内压力而产生的水平推力。 (ⅰ)当固定支座(架)设置在两个不同管径之间,不平衡轴向力为 Pch=P(F1-F2) 式中 Pch—不平衡轴向力,N; P--介质的工作压力,Pa; F—计算截面积,m2。 * * (ⅱ)当固定支架设置在有堵板的端头、或有弯管以及阀门的管段和设有套筒或波纹管补偿器管段之间时,内压力产生的轴向力为: Pn=PF 式中 Pn--不平衡轴向力,N; P--介质的工作压力,Pa; F—计算截面积,m2。 * * 在表5-25、表5-26中,列举出常用的补偿器和固定支座的布置形式,并相应地列出固定支座水平推力的计算公式,一些复杂的布置形式,可详见有关设计手册。 * * 图5-l 热水供热管网系统原理图 (a)单管制(开式) 1—热源;2—热网供水管;3—用户引入口;4—通风用热风机;5—用户端供暖换热器;6—供暖散热器;7—局部供暖系统管路;8—局部热水供应系统;9—热网回水管;10—热水供应换热器;11—冷自来水管;12—工艺用热装置 * * 图5-l 热水供热管网系统原理图 (b)双管制(闭式) 1—热源;2—热网供水管;3—用户引入口;4—通风用热风机;5—用户端供暖换热器;6—供暖散热器;7—局部供暖系统管路;8—局部热水供应系统;9—热网回水管;10—热水供应换热器;11—冷自来水管;12—工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