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神话的破灭.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业绩神话的破灭.ppt

业绩神话的破灭 --中国蓝田股份案 主讲:戚融畅 前言 蓝田股份事件是中国证券市场一系列欺诈案的之一,被称为“老牌绩优”的蓝田巨大泡沫的破碎,是继银广夏之后,中国股市上演的又一出丑剧,成为2002年中国经济界一个重大事件。与银广夏相同的是蓝田股份玩的也是编造业绩神话的伎俩。 事件回放——600字短文戳穿股市丑剧 最先挑破这个破绽的是一个叫刘姝威的女人,她为此获得了由中央电视台评选的“200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并被称为“中国股市的良心”。2001年12月,她以一篇600字的短文对蓝田神话直接提出了质疑,这篇600字的短文是刘姝威写给《金融内参》的,它的标题是《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文章在对蓝田的资产结构、现金流向情况和偿债能力作了详尽分析后,得出结论是蓝田业绩有虚假成分,而业绩神话完全依靠银行贷款,20亿贷款蓝田根本无力偿还。   一篇短文好似一根银针扎在了蓝田股份这个巨大的肥皂泡上。一幕股市丑剧由此开始被揭开,蓝田的贷款黑洞公布于众。此后不久,国家有关银行相继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新的贷款。由此,蓝田赖以生存的资金链条断裂。最早在公开场合提出蓝田资金链断了的,是中国蓝田的掌门人瞿兆玉,2001年11月底,蓝田股份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瞿兆玉承认由于银行不再给蓝田发放贷款,导致蓝田陷入困境。去年1月21日、22日以及23日上午,蓝田股份被强制停牌。 神话凋零 蓝田股份1996年发行上市以后,在财务数字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每股收益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81元,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蓝田神话”,被称作是了“中国农业第一股”。如今号称“中国农业产业化旗帜”的蓝田公司到底怎么了? 业绩之谜 有一位懂行的人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每亩3万元,意味着蓝田一亩水面至少要产3、4千公斤鱼,就是说不到一米多深的水塘里,每平方米水面下要有50—60公斤鱼在游动,这么大的密度,不说别的,光是氧气供应就是大问题,恐怕只有在实验室才能做得到。那为什么蓝田公司鱼塘里的神话可以维持这么多年? 股权之谜 1998年1月9日,由瞿兆玉签字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递交了“企业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主要变更的地方有两处,企业法人名称由“中国农业物质供销总公司”变革为“中国蓝田总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张仲铭”申请变更为“瞿兆玉”。不久中国蓝田问世,中国蓝田总公司出现后的一大怪事是,从诞生那天起与蓝田股份的关系就很微妙。在双方的关联交易中,蓝田股份似乎总在占便宜。蓝田股份上亿元的广告费都由中国蓝田支付,就连蓝田股份因为上市造假的行政罚款,也是由中国蓝田垫付的,无私奉献精神似乎发扬到家了。 刘姝威个人简介 刘姝威,女,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教授和厉以宁教授。现任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企业研究中心主任。 在《上市公司虚假从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一书的写作过程中,于2001年10月9日开始对上市公司蓝田股份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刘姝威认为:蓝田股份的短期偿债能力很弱,已经成为一个空壳,完全依靠银行的贷款在维持生存,这是非常危险的。于是,刘姝威写了一篇短文《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2001年10月26日,只供中央金融工委、人民银行总行领导和有关司局级领导参阅的《金融内参》刊登了这篇600字的短文。此后不久,国家有关银行相继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新的贷款。此后引发了轰动全国的“蓝田时间”。这为她带来过诉讼和人身威胁,也成为终结蓝田神话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经济环境的清洁师”、“敢说出皇帝根本没穿新衣的直言的孩子”,甚至被称为“真英雄”的普通的中国女性。 瞿兆玉——被一个女人打倒的“造假大王” 湖北省洪湖市人。1968年入伍,专业后曾担任沈阳电信局宣传部部长、沈阳行政学院副院长。瞿兆玉以下海创办的公司为基础,成立沈阳蓝田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上市。随后将公司总部设在洪湖市瞿家湾,并把洪湖上靠养鱼兼鲜榨野莲汁、野藕汁的蓝田股份,打造成中国农业第一股。 蓝田股份(现为ST生态)从银行获得共达16.99亿元的贷款。截至2004年6月30日,生态农业资产合计8.8亿元,负债合计11.24亿元,其中短期借款2.37亿元,除农业银行瞿家湾分行的1000万元借款外,在其他银行的借款都被银行起诉判决。瞿通过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获取了巨额的银行贷款,最后把企业弄得资不抵债,作假破绽被刘姝威看出而受到查处,获罪判刑两年。 1.偿债能力分析 2000年蓝田股份的流动比率是0.77。这说明蓝田股份短期可转换成现金的流动资产不足以偿还到期流动负债,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