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VIP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百强校】吉林省延边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延边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试题共44小题,每题1.5分,共66分) 1.亚里士多德认为废除债务奴隶制是梭伦采取的最具民主特色的措施之一,以下说法可以支撑这一观点的是,这一措施 A.解决了雅典公民内部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四个等级的公民都可参加四百人议事会 C.铲除世袭贵族的特权,促进公民的平等意识 D.确保了公民集体的稳定性,巩固了城邦的社会基础 2.在梭伦改革之前,没有人能立遗嘱,死者的全部财产必须留给自己的家族。但是梭伦却允许没有儿女的人可以把财产给与自己属意的人……另一方面,却并不允许无限制的、任何方式的赠与。他所允许的,只限于那些在不受逼迫无奈之下,或不在妻子劝诱之下所作的赠与。这种变化表明 A.雅典公民的自由受到限制 B.财产权摆脱血缘束缚 C.社会财富实现了合理分配 D.私有财产得到了保护 3.亚里士多德说:“梭伦政体在三方面最具民主色彩,一是不允许以人身自由作担保的借贷,二是任何人都有权保护被欺凌的人,三是可以向陪审法庭提出申诉。因此群众有了力量。民众既然在表决方面是主人.也就是政体的主人”。材料认为梭伦政体的突出贡献是 A.强化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职能 B.发展了雅典公民的平等观念 C.冲击了贵族相互保护的习俗 D.增强了剥削奴隶及异邦人的意识 4.梭伦改革“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同时,在军事义务方面,一、二等级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是对从前按照血缘划分等级的肯定 B.维护利用血缘关系谋取特权的贵族利益 C.加剧了贵族阶层和社会下层的矛盾与冲突 D.体现出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互统一的思想 5.商鞅说:“农、商、官三者.国之常官也。农辟地,商致物.官治民。”“三官贫,必削。”这表明商鞅认为( ) A.秦国的经济政治贫弱,必须实行变法 B.商业在国家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C.只有实行“重农抑商”,国家才能富强 D.社会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官吏的管理 6.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7.“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 A.“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 《论衡》) B.(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 宋·司马光 《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 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8.苏轼认为:“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商鞅变法重刑罚,轻教化 ②商鞅重视农业,轻视商业 ③苏轼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 ④商鞅重视利益,轻视道德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表明了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 A.封建化的过程 B.农业化的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 10. 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促进了( ) A.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游牧民族的农业化 C.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11.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C.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 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反压迫斗争 12.北魏统治者多次大规模迁徙各族人民到京师附近分土定居,实行计口授田,劝课农桑。这实际上就是( ) A.俸禄制的雏形 B.租调制的雏形 C.均田制的雏形 D.迁都洛阳的先声 13.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