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综述.ppt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综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考:在我国公民不论信不信宗教,也不论信什么宗教,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强加干涉,其实质是什么? 提示: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的自由选择,是个人的私事。 贾庆林在讲话指出,要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全力维护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最大限度地把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认真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促进宗教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积极开展对外平等友好交往,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要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共同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直接涉及宗教问题的条款   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敌对势力利用宗教企图分裂祖国 近年来,藏传佛教在西方各国有很大发展,同时对亚洲东南以及中国东部中部地区形成渐进态势。西方国家在对藏传佛教产生兴趣的同时,更加关注达赖集团的政治企图,在遏制中国的总的政策指导下,以M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利用藏传佛教对中国施加压力,而流亡海外的达赖集团也以宗教的名义大肆向国内进行渗透,企图分裂中国。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的我国第一部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分别建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设立民族自治机关,行使宪法所赋予的权利。 1982年修订的宪法,不但恢复了1954年宪法中的一些重要的原则,而且根据新时期国家情况的变化增加了新的内容。 1984年,我国在总结30多年来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许多有利于各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的基础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通过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族区域自治法》。这是除宪法以外关于民族方面的一部非常重要的法律,它标志着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正案,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以及民族实际,对自治法作了修改,使之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有利地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共同发展和繁荣。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我们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四个突出特点,也就是三个统一:一是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统一;二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统一;三是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统一。 自从1947年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到现在,中国已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在我国,民族自治机关是国家的一级地方政权,因此,要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同时,依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自治机关的自治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民族自治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地方性自治法规,按法定程序经上级机关批准后生效。 第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根据本地的特点和需要,自主地安排和管理本地的经济建设事业。 第三,依照国家财政体制的规定,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收入,都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自主安排使用。 第四,自治机关可以自主地管理和发展本地区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保护民族的名胜古迹和重要历史文化遗产。 第五,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时,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民族自治地方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赋予的自治权,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

文档评论(0)

ss558633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