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玩音樂複管陶笛認真玩、十二孔陶笛輕鬆玩陳若儀-北投社區大學.docVIP

輕鬆玩音樂複管陶笛認真玩、十二孔陶笛輕鬆玩陳若儀-北投社區大學.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輕鬆玩音樂複管陶笛認真玩、十二孔陶笛輕鬆玩陳若儀-北投社區大學.doc

  輕鬆玩音樂 複管陶笛認真玩、十二孔陶笛輕鬆玩 陳若儀     音樂,是放鬆情緒、調劑身心、抒解壓力的管道之一。但學習新事物,尤其是學習樂器是許多成年人心中未完成的夢想,卻也造成莫名的壓力,想一圓兒時音樂夢,又不見得敢跨出那一步。   『陶笛』多數人不認為它是樂器,甚至覺得是玩具!認為不用特地去學,應該拿起來就會吹了!?由於它容易上手的特性,對於初學音樂的大小朋友而言門檻比較低,也成了號稱五歲到九十歲都可以學習、老少咸宜的樂器之一。雖然如此,但它也是一項可深入鑽研的樂器。   這個樂器在台灣的發展並不久,我是屬於比較早開始教學的老師(至今約八年),為了擺脫陶笛是玩具的封號,教學之初便開始研發一系列不同年齡與不同程度的教學方式、課程教材與教案;並開設陶笛師資班培訓老師們推廣陶笛教學。   成人的理解力強、領悟力高,在課程中能深入解說樂器特性。除了吹奏外,認識樂器的特性、特質與歷史上的來龍去脈後,才是真正瞭解陶笛。 陶笛:   在西洋音樂上被歸為長笛類樂器,大部分長笛類樂器是管狀的,而陶笛則是球狀或蛋形的。陶笛的發聲是屬於邊棱音樂器,屬於閉管式的球狀樂器;早期陶笛的材料有泥土、骨頭、果殼...等天然材料,現在大多用陶瓷製作,也因此有了【陶笛】這個名字。   陶笛的起源,難以介定是從那裡開始發展。在考古文物中發現,人類於12000年前就知道用骨頭鑽孔吹奏出簡單的音。而在中國商周也曾出現類似的蛋形樂器,稱為【壎】。雖然壎的外形和材質跟現在的蛋型陶笛很像,但發音的原理卻不相同。只能說是獨立發展出來的兩種樂器。 陶笛發展年表: 早期-受到南美洲的Aztec人和Maya人做出仿鳥鳴的樂器影響 西元6世紀-在祭典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儀式進行中配帶在身上。      (不過當時它的功能仍屬於裝飾,而非於音樂上使用。) 西元1300年-英國用羚羊角封口製作成一種叫Gemshorn的直吹樂器。 西元1853年-義大利音樂家Giuseppe Donati發明10孔類似小鵝的樂器 並以義大利文【ocarina】命名。這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潛水艇型的陶笛       Ocarina 也成為此類樂器的通用名稱。       也奠定用7種不同尺寸組成的Ocarina樂團,以古典和歌劇的曲子為主。 西元1900年-美國開始風行這項樂器,因為形狀像番薯,而給予【甜番薯】的名稱。 西元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軍隊為提高士氣,在軍隊中發塑膠製的陶笛並且改 為8孔的形式。 西元1928年-日本人明田川孝先生改良義大利式的Ocarina,成為12孔的Ocarina。       一直到現在,Ocarina仍為日本普偏可見的樂器。 西元1960年-英國數學家John Taylor發明了4孔的Ocarina,可以吹奏一個8度音;       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圓球形Ocarina。       後來一位雕塑家BarBarry Jenning依Taylor的4孔改良為7孔陶笛。 台灣的陶笛發展: 約十多年左右 早期-可於民俗藝品店看到秘魯樣式的陶笛,但大多是沒有音階的裝飾品。 西元1990年-蔡宗翰師父研究製造有音階的陶笛。 西元2001年-陳若儀老師開始研發一系列不同年齡的陶笛教學課程。 西元2003年-台灣第一位陶笛演奏家游學志先生發行台灣首張陶笛專輯。 西元2006年-陳若儀、林世唐、竇永華三位老師拍攝第一部陶笛教學節目。 西元2007年-台灣第一位複管陶笛演奏家許浩倫先生發行台灣首張複管陶笛專輯。 一、與北投社大的緣分   一開始在劍潭救國團開設成人團體班,後來有某個社區大學向我邀課,寄送履歷與課程內容給對方時,不知怎的對方一直收不到信件,因此想…既然課程都已經編寫好了,何不投遞其他社區大學呢?於是便上網搜尋不同的社區大學,幾番比較下把課表寄到北投社大。成了較早在社區大學開設陶笛班的老師。假若不是這樣的陰錯陽差,或許不一定會在北投社大教學,在此也感謝北投社大給予這個教學機會!   北投社大的交通距離對我而言是比較遠的,但在幾次教師會議中瞭解社大的認真辦學、資深老師們教學上的用心,也深深喜愛辦公室工作同仁們的親切笑容與服務熱忱、為了讓北投社大更好更進步而學習其他社大優點的努力、校園內的蟲鳴聲與硫磺味、種種非利益考量之下延伸的活動,著實令人感動,這不是一般教學機構能做得到的! 二、只要有開始,萬事都不難!   九十四學年度第二學期,陶笛班是新班級,開學前的報名並不踴躍,社大電話聯絡時只有七個同學報名。凡事一定要先有個開始,所以決定無論多少人報名都一定要開班!第一天上課時加上旁聽的同學共有十多人。   經過期末演出、同學們的口耳相傳…等等。第二期的課程人數竟多達四十人。然而並沒有想到第二期會有許多新同學加入,課程沒有分別開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