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名称:搅拌机支撑座的注塑模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答辩人: 导 师: 专 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设计的大概思路如下: 一、任务书的分析 二、塑件材料分析与注射机的选择 1、塑件材料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分析 2、计算制品的体积与重量 3、注射机的确定 三、模具设计的工艺过程 1、分型面的选择 2、型腔的布局 3、浇注系统 4、成型部分尺寸的计算 5、推出机构的设计 6、加热和冷却装置设计 7、模具的工作过程 三维图及爆炸图 四、总结 一、任务书的分析 搅拌机支撑座 1、该制品尺寸大小为123mmX86mmX524mm, 2、产品的厚度大约2.25mm, 4、产品材料采用ABS,大批量生产。 5、成型该制品需要侧抽芯。 二、塑件材料分析与注射机的选择 1、塑件材料(ABS)注射成型工艺参数分析(塑料成型工艺教材P49) 塑料名称: ABS 密度(g/cm3):1.02~1.05; 计算收缩率(%):0.4%~0.7% 注射类型:螺杆式 螺杆转速r/min:30~~60 注射时间:3~~5 保压时间:15~~30 冷却时间:15~~30 成型时间:40~~70 工艺参数 通用型ABS 料桶后部温度 160~170 料桶中部温度 200~220 料桶前部温度 180~200 喷嘴温度/℃ 170~190 模具温度/℃ 40~80 2、计算制品的体积与重量 该产品支撑座,材料采用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ABS),查有关资料取其密度为1.02~1.05g/cm3 ,收缩率为0.55%。 使用 UG NX6软件对三维实体产品自动计算出产品的体积.下面是部分计算过程: 通过计算单个塑件的体积为:V1 = 26.13 cm3 ;2V1=52.26 注射体积: V塑 =1.6×52.26=83.62cm3 塑件质量: 1.03×52.26 cm3=86.12g 单个塑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5490mm2; 型腔总的投影面积为:11000mm2 3、注射机的确定 V塑≤0.8V注 V注 ≥104.5cm3 选用注射机型号:XS-ZY-125(塑料成型工艺教材P104) 注塑机额定注塑量: 125㎝3 锁模力:900KN 注塑压力:120MPa 最小模厚:200㎜ 最大开合模行程:300㎜ 最大成型面积:320㎜ 喷嘴球面半径:SR12mm 喷嘴前端孔径:φ4mm 注塑机拉杆的间距:428×458mm 二、搅拌机支撑座注射模设计 1、分型面的确定 分型面的选择原则:选择在塑件外形的最大轮廓处;分型面的选择有利于塑件的脱模;分型面还不能选在光滑的表面;分型面选择还要注意侧抽芯; 2、型腔的布局 确定型腔数目的方法是根据锁模力,最大注射量,制品的精度要求,经济性等来确定,根据该零件的外形特点,由于该塑件属于薄壁制品,其投影面积比较大,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选用一模两腔,对称布置,可降低模具的成本。其布局如下图所示: 3、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是主流道、分流道、浇口。 1)主流道的设计 1主流道通常位于模具的中心,是塑料熔体的入口,其形状为圆锥形,便于熔融塑料的顺利进入,开模时又能使主流道的凝料顺利拔出。热塑性塑料的主流道一般由浇口套构成。锥孔粗糙度 Ra≤0.8um。主流道的锥角a=2°~4°。根据选用XS-ZY-125型注塑机: 主流道 小端尺寸:d=注射机喷嘴孔径+(0~~1)mm=4+1=5mm 主流道球面半径:SR =注射机喷嘴球半+1~~2mm=12+2=14mm 主流道的长度根据定模的厚度进行选择,L=96mm 最后选用的浇口衬套的三维实体如右图所示, 其尺寸见装配图。 2)分流道的设计 常用的分流道截面形状有圆形、正方形、梯形、U形、半圆形和正六角等。不同截面的分流道的效率如图。 表4.5分流道截面形状与效率 分流道截面直径确定 分流道的截面尺寸 可以根据所用塑料的工艺性能,根据塑件的投影面积来确定。 综合上诉:分流道直径d=6mm。 浇口的设计 。 浇口的截面积一般取分流道截面积的3%~6%,浇口的长度约1~~1.5mm,在设计时应取最小值,试模时逐步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