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中国主要古大陆形成史 二、中国东部震旦纪地层序列特征 一、中国主要古大陆形成史 中国古板块的划分 华北和扬子板块的范围 1、 华北板块的形成史 华北地区太古宇分布图 Ar陆核形成:冀东迁西太古宇剖面 Pt1原地台形成:五台-吕梁山区剖面 Pt2-3似盖层和盖层形成:蓟县剖面 华北板块的形成史 2、 扬子板块形成史 鄂西元古宇剖面 3、 其它板块的形成史 二、中国东部震旦纪地层序列特征 扬子板块震旦纪地层序列 * * 第十一讲 前寒武纪地层 * Sinian, Z, 震旦纪 前寒武纪的划分 前寒武纪的特征 1 时限长(46-5.4亿年); 2 地层普遍变质 (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绿片岩相,一般越老变质越深),岩浆活动发育; 3 构造变形复杂,因为原始地壳薄、刚性差、热流值大,易塑性变形,而且经历多期构造变动; 4 生物化石稀少;以分子化石或软体生物为主 5 酸性和还原大气圈和水圈; 6 矿产丰富(Fe、Au、U) * 1、 华北板块的形成史 2 、扬子板块的形成史 3、 其它板块的形成史 板块:华北、塔里木板块、扬子板块、华夏板块、南海板块、印度板块 太古宙→陆核的形成期古元古代→原地台形成期中-新元古代→似盖层和盖层形成期 1 Ar1-2 2 片麻理 3 陆核轮廓 4 华北板块边界 5 后期平移断层 河淮陆核 冀辽陆核 鄂尔多斯陆核 Pt1: Ar1: 迁西群 迁西运动(3000Ma+) 麻粒岩,片麻岩,角闪岩,原岩为超基性、基性火山岩及碎屑岩. 〉7200m. 发现有3800Ma的岩石 角闪岩,变粒岩,片岩,原岩为中酸性火山岩夹碳酸岩和碎屑岩. 〉3000m Ar1壳幔物质交换频繁; Ar2沉积岩增加,出现砂岩、碳酸盐岩等浅海沉积,说明陆地面积和浅海沉积范围扩大,且较为稳定。阜平运动后,硅铝质地壳加厚,形成较为稳定的块体----陆核 Ar2: 单塔子群 阜平运动(2500Ma+) 滹沱群上部(上下共8000m) 五台群(7000m) 中-低级变质岩,原岩浅海陆缘碎屑岩、碳酸盐岩至沙泥质浊积岩,中部夹火山碎屑岩。 变质砂砾岩(红色磨拉石沉积组合) 整体特征:1)以沉积岩为主,夹有火山岩(火山碎屑沉积),说明地壳仍然有活动性;2)晚期大量发育碳酸盐岩、叠层石和红色磨拉石沉积,说明大气圈、水圈含氧量增加;3)分布较窄。 五台运动(2200Ma) 阜平运动(2500Ma) 吕梁运动使Ar分散的陆核进一步固化、联合成为更大的陆块----原地台 滹沱群下部 浅变质滨浅海碎屑岩-碳酸盐沉积,夹少量玄武岩。 吕梁运动I(1900Ma) 吕梁运动II(1800Ma) Pt2-3似盖层和盖层形成:蓟县剖面 上元古界 青白口群 中元古界 蓟县群 长城群 蓟县抬升(8亿年) 寒武系:府君山组 浅海砂页岩、碳酸盐岩,厚度小、分布广,成份成熟度高,无火山活动,为地台真正盖层 芹峪抬升(10亿年) 浅海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特点:基本未变质;成份成熟度高。但是,厚度巨大;仍含火山岩。反映地壳仍不是很稳定——原地台的似盖层沉积 芹峪抬升后,华北地区进入稳定的板块发展阶段 太古宙陆核的形成 古元古代原地台形成 中新元古代似盖层和盖层形成 阜平运动 吕梁运动 1)无肯定的Ar基底,推测有。证据:在广西摩天岭发现锆石(28.5亿年),(2001年报道有32亿年的基底) 。 2)Pt1很零星,如武当山的武当群(22亿年) 、川西的河口群(17-19亿年)、云南的康定群和四川盆地的航磁异常。 3)Pt2以后为原地台——似盖层发育阶段 Z:莲沱组 Pt31:马槽园组 Pt2:神农架群 晋宁运动I(1000Ma) 主要为碳酸盐岩,含叠层石,为陆棚浅海沉积,夹凝灰质沉积——原地台 为红色山麓堆积—磨拉石沉积组合,成份为碳酸盐砾岩、砂砾岩 稳定类型盖层沉积 晋宁运动II(800Ma) Pt2-Ar:崆岭群 1600Ma 晋宁运动形成扬子板块的基底 1600Ma-3200Ma,崆岭杂岩(角闪片岩、二云母片岩、石英角闪片岩等) 塔里木板块华夏板块 总体上类似与华北板块 基底形成较扬子板块早 1) 大型稳定板块已形成,发育稳定成熟的盖层沉积,与寒武系之间无大的构造运动,因而与古生界接近(无机界) 2)发育丰富、高级的裸露动物群,在Ediacaran 以前出现后生动物胚胎→少量带壳化石。但整体上,化石仍然较少,保存差,难以利用生物化石进行广泛的建阶和分带,有别于古生界(有机界) 3)冰川沉积发育(雪球事件/Rodinia超大陆)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