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五年安徽卷大阅读 2009年,小说,《董师傅游湖》(宗璞)25 2010年,小说,(补充题目)25 2011年,小说,《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 午》[哥伦比亚]25 2012年,散文,《往事(二)》(冰心)24 2013年,散文,《樱桃》(黄裳)24 小说阅读 ·考试说明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小说阅读 ·考点考题 小说文体视角: 情节、人物、环境 一般文章视角: 主题、手法、结构、语言 附:2009年以来安徽卷小说阅读题 小说阅读一 · 标题 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2、分析过程:拆分标题的组成部分、确定角度后再具体分析。 3、常见题型:略 4、作用:5条 标题的5点作用 (1)线索作用,贯穿全文; (2)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 (3)紧扣主题; (4)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兴趣; (5)常具有象征、双关等意味,寓意深刻。 相关题目: 11(3)、12(3)、14(4)、17(4)、25(4) 小说阅读二 · 人物形象 1、典型人物: 指那些又有鲜明个性,同时又能反映出特点社会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会关系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和本质方面的人物形象。 2、人物形象特征: (1):外在特征 外貌、衣着、职业、习惯等 (2):内在特征 心理状态、精神品质、命运变迁等 例如《将军》 3、塑造方法 肖像描写(外貌、神态)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具有典型意义的细小情节或事物的某一细微特征。) 注意:细节描写的作用 4、塑造人物的作用 (1)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或行为品质 (2)通过人物命运反映某个阶段的社会现状 (3)表达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情感。 5、常见题型 (1)简要概括某人的形象 (2)某人有哪些优秀的品质?举例加以分析 (3)你认为本文中的主要人物是哪个? 请谈谈理由。 6、具体解题 1. 分析 :行为内容,行为方式, 历史背景,作者评价。 2. 题型:分析,概述 3. 提醒:“形象”不等于“性格” (不要被部分答案误导) 对应题目: 1(3)简要分析、2(3)简要说明、6(4)概括并分析、8(2)概括、11(1)概括、15(3)分析、16(3)分析、21(3)分析、23(2)概括、25(3)分析、26(2)概括。 7:尤其注意 (1)不管是“分析”还是“概括”,答案一定要分点。 (2)分析人物离不开人物行为、语言以及他参与的事件等。 小说阅读三 主题 (1)含义:小说家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图景、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贯穿一部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又称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品的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 主题看不见的灵魂 灵魂--重要性; 看不见--难度、区分度。 全国课标卷2011.2/4;2009.3/4 2、常见题型 (1)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主题。 (2)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 (3)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4)谈谈作品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解读主题的途径 主要是从文本层面解读小说主题 (1)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 看人物形象代表的精神情感。 看人物命运所反映的问题。 看人物心理所呈现的思想。 (2)通过小说情节分析主题。 (3)通过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在思想性格上所打下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进而分析主题。 (4)通过表现手法分析主题。 (5)通过关键语句分析主题。 4、常用术语 (1)歌颂、赞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了什么情感 5 语言表达形式: 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塑造了……形象,揭示了……,抒发(呼吁、批判、赞扬等)了……。 6、对应题目: 1(4)、2(4)、5(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