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心理学与创造学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 心理学与创造学 一、心理学简介 1.心理学与心理现象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心理的动态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 体验过程:情绪、情感、情操 意志过程:独立-依赖 果断-犹豫 坚定-懦弱 自制-放纵 忍耐-任性 (2)心理倾向:心理活动的指向。 包括:需要、欲望、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 信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心理特征:稳定的心理特点。 包括:气质、能力、性格、人格 (4)心理状态:各种心理现象在特定时空所表现出的性质、 水平、特征和状况。 2.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1)揭示心理本质 心理=遗传+反映+体验 (2)研究心理机制 生理机制、活动机制、发展机制 (3)探索心理规律 心理规律与行为规律 3.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改变认知视角 (2)掌握科学工具 (3)提高社会能力 横向:洞悉自我,透视他人,解读社会 纵向:观测目前,推测过去,预测未来 二、创造学与创造力 2.创造学的研究内容 (1)创造精神 ①造福于人类的精神; ②敢想、敢干、敢于实践的精神; ③百折不挠,达不到目誓不罢休精神; ④善于发现问题、敢于创新的精神; ⑤坚持不懈、虚心好学的精神。 (2)创造性思维 (3)创造环境 (4)创造性教育 (5)创造技法 3.创造学的功能 (1)理论导向功能 (2)方法启迪功能 (3)环境优化功能 三、创造心理学理论 创造心理学:是研究创造心理结构、发展过程与活动规律的科学。 (1)良好的心智基础 认知基础:金字塔形 专业结构:倒“T”字型 智力水平:中常以上 ●智力表现:细致的观察能力、牢固的记忆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敏锐的探索能力、描述造型能力、灵感顿悟能力、类比推理能力、推测预见能力、论证雄辩能力等。 (2)健康的心理素质 健康三要素: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心理健康标准: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人际协调、适应性强、悦纳自我 亚健康表现:疲劳感、无聊感、无助感、无用感、烦乱感、焦虑感、罪恶感 创造心理障碍:思维定势、墨守规则、严守逻辑、怕犯错误、迷信权威、兴趣淡漠、易受暗示、习惯从众、缺少追求、意志乏力、心理暗淡 (3)强烈的创造欲望 求知欲望 问难精神 创造冲动 (4)优秀的人格品质 独立性 自信心 主动性 (5)优良的思维方法: 发散思维、集中思维 反向思维、纵横思维 侧向思维、转移思维 分合思维、相似思维 类比思维、模拟思维 2.创造的心理过程 创造性活动过程纷繁复杂,创造力表现形式各有干秋,仍可把创造性活动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 (1)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四阶段论” 华莱士根据前人的研究提出,任何创造活动的过程都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 (2)加拿大学者塞利尔的“七阶段”模式 ①恋爱与情欲:创造者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与高度热情; ②受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资料准备; ③怀孕:创造主体孕育着新的思想,开始时,甚至创造主体自己也可能没有意识到; ④痛苦的产前阵痛:这种独特的“答案临近感”,只有真正的创造者才能感受到; ⑤分娩:令人愉快和满足的新思想终于诞生; ⑥查看和检验:像检验新牛婴儿一样,使新思想受到逻辑的和事实的验证; ⑦生活:新思想受到考验并证明了自己的生命力,便开始独立生存,且有可能被广泛接受 。 (3)德国心理学家邓克的创造过程模式 他认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由—系列相互联系的心理组织所构成。每一种心理组织都把问题汇总成更狭小更明朗的陈述。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水平: ①一般范围。把原来的问题作一般重述并指出可能解决的方向; ②功能解决。缩小一般范围; ③特殊解决。这是功能解决的更进—步特殊化,从而最终解决了问题。 (4)中国学者王国维的“三重境界说” 中国晚清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以借喻的方式表述了做学问的“三重境界。 ①“悬想”阶段:即“昨夜两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②“苦索”阶段: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③“顿悟”阶段: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创造心理作用机理 创造欲望:启动机制 创造情感:推动机制 创造思维:发现机制 创造人格:维护机制 创造行为:实现机制 * 1.创造学的对象 创造学是研究人类创造活动规律的科学。 揭示创造规律的目的是为了从理论上解释人们为什么创造和怎样才能创造的基本问题。 *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