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支教新闻培训
支教新闻写作-李玲 666961 新闻写作培训提纲 一、为什么要写新闻稿? 二、怎么写新闻稿? 三、新闻照片应该是怎么样的? 四、新闻稿常见问题 为什么要写新闻稿? 对外:汇报宣传、获取资源 对内:参考交流、立此存照 2009年7月13日 共青视点 案例1:青春奉献,风采飞扬——邵阳学院“梦想花开”留守儿童圆梦行动服务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中国青年网邵阳7月18日电(通讯员?刘静 尹逸之 彭锴) 7月17日上午,在一声声“再见”声中 ,邵阳学院“梦想花开”留守儿童圆梦行动服务团的全体志愿者含泪告别邵东县九龙岭镇向阳小学的49名学生及当地村民,圆满完成为期九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9日至7月17日,由邵阳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协会的16名志愿者组成的“三下乡”服务团在向阳小学开展了以“梦想花开”为主题的义务支教活动,向当地留守儿童开设了包括音乐、体育、美术、写作在内的多门素质课程。与此同时,他们通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对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做了深入的了解。此次实践活动不仅给当地留守儿童带来了知识和快乐,对志愿者本身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经历。 条件艰苦 ?他们无怨无悔 ? 7月9日,第一天来到九龙岭镇向阳小学,志愿者们便发现这里环境的简陋,打地铺的教室里满是脱落的墙灰,教学楼下雨时就会漏水、门窗在风大时总是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对此,志愿者们并无抱怨,他们想到的,是孩子们平常学习生活的困难和不便,帮助孩子们心也更加坚定。 一日三餐,志愿者们自己生火做饭。每天课程结束之后,他们冒着烈日将孩子们送回家里并开展走访调研。晚上,在走廊微弱的灯光下,志愿者们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感想,确定第二天的课程和走访对象。 当被问到是否觉得辛苦时,团长张秋艳说:“和平时在大学里的生活相比,确实比较辛苦,但看到孩子们上课时热情洋溢的笑脸,就觉得什么都值得了。” 素质课堂 ?他们伴孩子成长 在前期准备时,志愿者们就了解到向阳小学的课程里几乎只有语文和数学。因此,一个“素质培训班”的计划出现在了他们的服务内容中。每一堂课都经过精心地准备,课程教案被反复地修改,任课的志愿者需要在其他队员面前试讲,直到大家满意为止。 音乐课上,志愿者们将歌舞表演结合起来,一边唱一边跳,活跃的气氛很受孩子们的欢迎。篮球课上,志愿者从最简单的拍球教起,一周后不少孩子竟然掌握了“一大、二小、三起跳”的三步上篮。因为从未接触过英语,毫无基础的孩子们总有些手足无措。对此,志愿者们将单词编成歌曲,并且在其他课程上也加以运用,这样的方式,孩子们很乐于接受。截至7月15日 ,“素质培训班”从最初的25人增加到了49人。 此外,为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志愿者也会带着孩子们一起玩游戏,还用从学校带来的音响和投影仪为孩子们播放动画电影。 ? 实践课堂 ?青春风采飞扬 “‘梦想花开’团队的成员们在这次活动中将他们的所学用于实践,真正地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作出了贡献。”团队的指导老师彭锴接受采访时如是说道。对于“梦想花开”服务团的志愿者来说,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正如向阳小学所在的杉木村村委会赠送给志愿者们的锦旗上写的那样,他们用爱心和汗水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青春奉献,风采飞扬”! 案例2 爱你在心口难开,浓情挚意书信传 ——河南师范大学“公益新乡”志愿服务队“致家长的一封信”活动纪实: 中国青年网新乡7月13日电(通讯员?冯灵姗)情系三千载,恩情万代传。为了增加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与交流,减少彼此之间的“代沟”与矛盾,加强彼此间的理解与信任。7月13日,河南师范大学“公益新乡”志愿服务队在义务支教教室里举办了“致家长的一封信”主题班会。 根据孩子的心理成长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理也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敏感,同时也会变得更加羞涩,对父母的爱意也很难再开口讲出,再加上年龄的差距,久而久之,就会拉大两代人之间的距离。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们不能及时做好孩子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就很容易给孩子们造成一些心理问题,进而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因此,加强家长与孩子间的交流,教会孩子正确地表达爱意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 下午4:00,教室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温情。部分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来体验这堂与众不同的“课程”。班会中,孩子们手中握着写给爸爸妈妈的书信,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少孩子在队员的鼓励下纷纷走上讲台把自己的书信读出来。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稚嫩的声音飘荡在教室的上空,传达出浓浓的爱意。短短的一封封信承载着的不仅仅是孩子们对家长的爱和感恩之情,更是孩子们勇于敞开心扉表达爱意的体现。实践队员打开赵子涵小朋友的信,一行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