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脊髓压迫1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椎管内肿瘤 按照肿瘤的部位,将椎管内肿瘤分为3类 髓内肿瘤:约占9%,多为神经胶质瘤 硬膜内髓外肿瘤:约占57%,多为神经纤维瘤、脊膜瘤,少见的是畸胎瘤、血管性瘤。此组肿瘤多为良性,手术效果好。 硬膜外髓外肿瘤:占25%,既可来自神经根、脊膜,又可来自硬膜外脂肪、血管,还可来自其他部位的转移癌转移至硬膜外。转移癌占大部分。 病因 炎症:脊髓非特异性炎症、结核性脑脊髓膜炎、严重椎管狭窄、椎管内反复注药、多种原因导致的蛛网膜粘连或压迫血管 脊髓外伤:骨折、脱位、椎管内血肿 脊髓退行性病变:椎间盘脱出等导致椎管狭窄 先天性疾病:骨及血管畸形 发病机制 病变部位对损伤的影响: 髓内病变直接侵犯神经组织,症状出现较早; 髓外硬膜外占位性病变由于硬脊膜的阻挡,脊髓受压较硬膜内病变轻; 动脉受压供血不足引起脊髓变性萎缩; 静脉受压淤血引起脊髓水肿 发病机制 代偿机制:脊髓受压早期可通过移位、排挤脑脊液和表面静脉血液得到代偿,外形虽有明显改变,但神经传导通路并未中断,不出现神经功能受损。后期代偿可出现骨质吸收,使局部椎管扩大,通常有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发病机制 脊髓受压病变的性质和速度可影响代偿机制发挥:急性压迫通常无充分代偿时机,脊髓损伤严重;慢性受压可能充分发挥代偿机制,损伤相对较轻,预后较好。 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压迫症 慢性脊髓压迫症 急性脊髓压迫症 发病、进展迅速,常于数小时至数日内脊髓功能完全丧失,多表现脊髓横贯性损害,出现脊髓休克,病变以下呈弛缓性瘫,各种反射不能引出。 脊髓休克 脊髓严重横贯性损伤急性期呈现脊髓休克(Spinal Shock),表现损伤平面以下呈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病理征不能引出、尿潴留等,一般持续2~6周逐渐转变为中枢性瘫痪,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和反射性排尿等。 脊髓休克 下运动神经元性(软瘫) 上运动神经元性(硬瘫)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提示脊髓自主功能建立,但不意味着病损恢复。 慢性脊髓压迫症 通常可分为三期: 根痛期:出现神经根痛及脊膜刺激症状 脊髓部分受压期:脊髓半切综合症(Brown-sequard Syndrome) 脊髓完全受压期:出现脊髓完全横贯性损害 三期表现并非独立,常互相重叠。 慢性脊髓压迫症 一、脊神经根受压症状: 脊神经后根受压而产生疼痛,并可放射到相应的皮肤节段,当活动脊柱、咳嗽、喷嚏时可引起疼痛加剧,适当改变体位可获减轻,这种首发的根性疼痛症状常有重要定位诊断意义。髓外肿瘤根痛常较突出。如病灶位于脊髓腹侧时,可刺激和损害脊神经前根,引起节段性肌痉挛和肌萎缩。 二、脊髓受压症状 (一)运动障碍。脊髓前角受压时可出现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症状。当皮质脊髓束受损时,引起受压平面以下肢体的痉挛性瘫痪。 慢性脊髓压迫症 (二)感觉障碍。当病变损害脊髓丘脑束和后束时,引起损害平面以下的躯体的束性感觉障碍。感觉障碍的平面对病灶定位常有较大参考价值。 (三)反射异常。病灶部位的反射弧受损,则该节段内的正常生理反射减弱或消失,有助于定位诊断。一侧锥体束受损时,病灶部位以下同侧的腱反射亢进,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迟钝或消失,病理征阳性。 慢性脊髓压迫症 (四)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病变水平以下皮肤干燥、汗液少,趾(指)甲粗糙,肢体水肿。腰骶髓以上的慢性压迫病变,早期排尿急迫不易控制;如为急剧受损的休克期,则自动排尿和排便功能丧失,以后过渡至大小便失禁。腰骶髓病变则表现为尿、便潴留。髓内病变出现膀胱障碍较髓外病变早。下颈髓病变可产生Horner征。 三、脊椎症状:病灶所在部位可有压痛、叩痛、畸形、活动受限等体征。 慢性脊髓压迫症 脊髓慢性受压过程中可经历脊髓半横贯损害到横贯性损害的发展过程,这种现象以髓外肿瘤易于见到。半横贯损害是指损害平面以下同侧的深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以及对侧的浅感觉障碍(脊髓半切综合征);横贯性损害是指损害平面以下双侧深浅感觉、锥体束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慢性脊髓压迫症 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 影像学检查:脊柱X线平片、CT及MRI、脊髓造影 MRI可显示脊髓受压,能清晰显示椎管内病变及性质、部位、边界等。 诊断 首先明确脊髓损害为压迫性或非压迫性 再确定受压部位及平面 最后确定压迫性病变的病因及性质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