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黄山(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博览黄山(上)

玉 屏 峰 32/55 俗称手机峰,在去玉屏楼的途中 孔雀石 33/55 玉屏卧佛 江 山 如 此 多 娇 34/55 位于玉屏峰南,相距一公里,是黄山三大主峰中最为险峻之处,海拔1830米,近些年来,经过建设者们的不断开拓,使登峰道路有惊无险。天都峰顶有“登峰造极”石刻,使人有“海到尽处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感。 天 都 峰 35/55 天都峰晨雾 36/55 鲫 鱼 背 在天都峰上,以奇险著称。从天都峰脚,手扶铁索栏杆,沿“天梯”攀登1564级台阶,即至海拔1770米处的石矼,这里是登峰顶的必经之处。,石矼长10余米,宽仅1米,两侧是千仞悬崖,深邃莫测,其形颇似出没于波涛之中的鲫鱼之背,故名。自上而下,坡陡达85度左右,若遇风吹云涌,仿佛山摇石动,攀登尤为惊险。 37/55 松鼠跳天都 附近可见:仙人飘海 38/55 位于玉屏楼北,海拔1864米,是黄山第一高峰,也是安徽第一高峰,是华东第三高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宛如初绽的莲花。置身峰顶,遥望四方,千峰竞秀、万壑生烟,在万里晴空之时,可东望天目山,西望庐山,北望九华山和长江。峰顶处方圆丈余,中间有香砂井。雨后,纵观八面云海,更为壮观。 莲 花 峰 39/55 莲 花 峰 40/55 犀牛望月 位于玉屏景区至莲花峰间,在原八百级莲花岭旁,蒲团松上方,有一奇石,酷似犀牛,仰头向天,形似望月。 41/55 飞龙松 从莲花岭沿莲花梗至莲花峰顶,沿途有飞龙松、倒挂松等黄山名松及黄山杜鹃。 倒挂松-九大名松之八 42/55 在莲花峰西北麓的峭壁上,位于莲花亭下方。离“莲梗”不远处有两块巨石,一形如龟,一形如蛇,两石平行,故名“龟蛇守云梯”.在石壁上凿成的一百余级险峻陡峭的橙道从两石间穿过下行。 百 步 云 梯 43/55 龟蛇守云梯 44/55 百 步 云 梯 猪八戒照镜子 (老僧入定) 在百步云梯旁 从老僧入定往右上大约十米的地方,有两块巧石扣在一起,右边的一块头尖体圆,左边一块稍大,组合在一起,如一老鼠状。从山崖上流下山水痕迹如油,故名。 老鼠偷油 45/55 从莲花峰下山,过龟蛇二石、百步云梯,穿过莲花洞(四个 “莲孔”,峰壁有“真好造化”、“非人间也”、“名不虚传”、“天海奇观”等摩崖题刻。峰下有莲花洞、莲花源) ,便来到鳌鱼峰。此峰高1780米,峰以形名,那巨大高昂的鲸首,大有鲸吞天地之势。 鳌 鱼 峰 46/55 鳌鱼吃螺丝 47/55 在文殊洞下方。登玉屏道中,过小心坡、渡仙桥,有一天两壁夹成的狭长石巷,宽处不过2米,窄处仅半米,中间盘道有80多级,只能容一人通过。 一线天 48/55 蓬莱三岛 鳌鱼驮金龟 在光明顶,隔天海观鳌鱼峰,可见峰脊有巧石似龟,昂首向前。峰石结合,构成“鳌鱼驮金龟”的奇景。 49/55 光 明 顶 在黄山中部,海拔1860米,为黄山第二高峰。顶上平坦而高旷,面积约6万平方米,视野开阔,四面受奇,八方献巧,遂成为黄山一揽胜处。既可观东海奇景、西海群峰,又可将炼丹、天都、莲花、玉屏、手指、鳌鱼、九龙、飞来石、东海门诸峰尽收眼底。因高旷开阔,日照长久,故“光明顶”之名尤为相宜。 50/55 光明顶一直未被列入36大峰之中,而置于36峰之上。现在光明顶最高处建有黄山气象站。游人沿缓坡即可登顶,于气象站附近揽胜。这里是黄山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处之一。 51/55 位于黄山中部,玉屏景区。傍莲花峰耸立,为36小峰之一,海拔1770米。 莲 蕊 峰 52/55 龟兔赛跑 孔雀戏莲花 在莲蕊峰腰 金蟾望月 53/55 圣 泉 峰 为36大峰之一,圣泉峰位于黄山西南部,桃花峰北,与莲蕊峰仅一沟之隔,海拔1627米。此峰两端大,中间小,形如腰鼓,险不可攀。 据清康熙十三年《黄山志》记载:其顶有汤池,虽人不能到,但登邻峰之巅远望,可见“池中波浪腾沸”,从池中涌出一水,向峰顶东南而下,入场泉源,下桃花溪。 蒲 团 石 54/55 请看中集 PPS制作:MJF 2012.03.12二稿 谢谢观赏 背景音乐: 《高山流水》 55/55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http:// 博览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上) E-mail文化传播网 ?黄山屹立在中国安徽省南部(北纬30度1分,东经118度1分),盘垣于歙、黟、太平、休宁四县之间,方圆250平方公里,精华部份154平方公里。黄山原称黟山,因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修身炼丹,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改名。黄山不仅以奇伟俏丽、灵秀多姿著称于世,还是一座资源丰富、生态完整、具有重要科学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现已成为中国名山之代表,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下第一奇山”之称,并与长江、长城、黄河并称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文档评论(0)

zw4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