甾体激素类.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甾体激素类

第11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甾体激素类药物是指具有甾体结构的激素类药物 二、分类 三、结构特征 当10、13位碳原子上有甲基,即为雄(甾)烷,是雄激素的母体。 当10、13位上有甲基,17位上有乙基时即为孕(甾)烷,是孕激素的母体。 当A环为苯环,13位有甲基时即为雌(甾)烷,是雌激素的母体。 1.糖皮质激素 4个环的结构为全反式 △4-3-酮基; C环11位上有氧原子(羰基或β羟基),D环17位有a-羟基和a-醇酮基。 当A环1,2位间引入双键(△’),B环6a位、9a位引入氟,D环16a位引入羟基时糖皮质激素的活性增强。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分子中可供分析的主要基团是△4-3-酮基、17位上的a-醇酮基、有机氟和酯类结构。 2.雄激素和蛋白同化激素 A环的△4-3-酮,D环17位无侧链,多为羟基(如睾丸素、甲睾酮),有些是由羟基形成的酯(如丙酸睾酮),有的蛋白同化激素10位无甲基(如苯丙酸诺龙) 3.雌激素 雌激素的A环为苯环, 3位有酚羟基(有些还形成了酯), D环17位上有羟基或羰基(有些形成酯),有的还有乙炔基。 4.孕激素 A环的△4-3-酮, D环17位上有甲基酮的结构。孕酮和甲地孕酮的17位上有羟基,可与羧酸形成酯,人工合成避孕药炔诺酮和炔诺孕酮的17位上有羟基和乙炔基。 四、分析方法与结构特征的关系 1.△4-3-酮 有此结构在紫外光区有特征吸收,多数在240nm附近。中国药典多用分光光度啊、光度法测定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含量 3位羰基可与盐酸氨基脲缩合(回流加热)生成缩氨脲,沉淀析出,洗涤干燥后,利用测定衍生物熔点的方法鉴别本类药物。如苯丙酸诺龙 3位羰基可与羟胺缩合,生成酮肟,沉淀析出干燥后,测定熔点,供鉴别用。如炔诺孕酮 3位和20位羰基可与2,4-二硝基苯肼缩合生成二苯腙,测定熔点,供鉴别用。如黄体酮注射液 3位羰基可与异烟肼缩合生成异烟腙而呈黄色。如黄体酮 2.17,21-二羟基-20-酮基 此结构特征,具有还原性;能发生重排缩合反应。 (1)还原性 可将碱性酒石酸铜还原析出氧化亚铜的红色沉淀。我国药典用此法鉴别泼尼松龙及其片剂、醋酸泼尼松龙及其片剂、醋酸地塞米松、醋酸氟轻松、醋酸曲安奈德及其注射液、醋酸氟氢可的松和倍他米松。 (2)与硫酸苯肼作用 经过重排和缩合形成21位单苯腙,再与3位羰基缩合形成双苯腙,呈现黄色。我国药典用此法鉴别醋酸可的松及其片剂和注射液,氢化可的松及其片剂、注射液,醋酸氢化可的松及其片剂、注射液、软膏、滴眼液。 3.酯 醋酸地塞米松、醋酸去氧皮质酮、醋酸氟氢可的松、醋酸氟轻松、醋酸甲羟孕酮、醋酸甲地孕酮都具有醋酸酯的结构,可水解生成醋酸,再与乙醇酯化产生醋酸乙酯香气。我国药典就用此法鉴别上述药物。己酸羟孕酮有酯的结构,可在碱性溶液中水解,经酸化加热产生己酸特臭。戊酸雌二醇在同样情况下也能产生戊酸特臭。我国药典就用此法鉴别己酸羟孕酮和戊酸雌二醇。 4.有机氟 醋酸地塞米松、醋酸氟氢可的松、醋酸曲安奈德、醋酸氟轻松和倍他米松均为有机氟化物,我国药典用有机氟化物鉴别试验鉴别这些药物。 第二节 鉴别 一、红外光谱法 共同特征: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子中都有甾体母核,都有角甲基(CH3)和多个脂环亚甲基(CH2)。由于甲基和亚甲基中碳氢键的伸缩振动,在3000~2860cm-1区间形成了一个较强的吸收谱带,其形状为分歧峰,在该谱带中主峰左右常伴有数个较小的吸收峰。 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蛋白同化激素和孕激素分子的A环中都有△4-3-酮基的共同结构,在1650cm-1附近都有反映羰基伸缩振动的极强吸收峰,该峰多为第一强峰。雌激素无此结构,也无此吸收峰。皮质激素、雄激素和孕激素分子中都没有苯环,其红外光谱在1600~1480cm-1区间都没有代表苯环骨架振动的吸收峰。而雌激素分子中有苯环,在1600~1480cm_1区间有相应的吸收峰。 1.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红外光谱特征 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红外光谱一般有4个强吸收谱带。 (1)极强的羰基和酯类吸收带,位于1750~1630cm_1区间。在4个强吸收带中其吸收强度最大。该吸收带中以3位羰基的吸收峰为主峰(1650cm_1附近尖峰),同时还有20位羰基的吸收峰(1730~1700cm_1)和羧酸酯中羰基的吸收峰(1750~1725cm-1)。 (2)宽大的羟基吸收峰,位于3510~3360cm_1区间。其强度一般仅次于羰基吸收带,这是由17位和21位上的羟基形成的。 (3)尖锐的角甲基和亚甲基吸收带,位于3000~2860cm_1区间,由数个吸收峰组成。 (4)酯类的另一吸收带,位于1270~1230cm~,是由酯中C-O-C的伸缩振动形成的吸收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