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壳鱼总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笋壳鱼总结

笋壳鱼 一、简介 尖塘鳢俗称笋壳鱼,属鲈形目、虾虎鱼亚目、塘鳢科、尖塘鳢属。分泰国笋壳鱼(云斑尖塘鳢,Marbled sleeper)、澳洲笋壳鱼(线纹尖塘鳢) 和杂交笋壳鱼三种。泰国笋壳鱼(云斑尖塘鳢)其体色漂亮,市场卖相好,由于引入时间相对较晚,目前还未完全驯化和适应当地水土气候,不及澳洲笋壳鱼高产、好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异将很快消失,该品种可能是今后主要的养殖品种。澳洲笋壳鱼(线纹尖塘鳢),主要分布在东南亚诸国及澳洲大陆,底柄肉食性鱼类,喜穴居,性温顺,不善跳,耐低氧。体色深,市场卖相不及泰国笋壳鱼,容易养殖,产量较高。杂交笋壳鱼由上述两种笋壳鱼杂交而成,特征介于两者之间,体色深但可隐见斑纹,容易养殖,目前售价比澳洲笋壳鱼稍高。体表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 当年繁育的粗苗(体长4cm~10cm )经过幼苗培育阶段,开始投喂鱼糜拌合鳗料,投喂时间越长则鱼苗驯化越好,成活率也越高,容易养成,这类种苗适合直接放养。但是此类幼苗的价钱也相对较高,目前每尾幼苗的价格通常用以下公式计算:体长A 厘米×0.A 元,例如:体长4cm 规格的鱼苗每尾价格为4 ×0.4 元=1.6 元,如此类推。 循环水放养密度50-100条/m3,规格8-9cm,温度28℃以上,盐度10‰以下。体长8cm放养密度8000尾/亩;越冬前进行分稀,放养密度6000尾/亩;越冬后再次分稀,放养密度3000-5000尾/亩。人工配合饲料要求:4cm鱼,蛋白49;10cm鱼,蛋白46;鱼16cm,蛋白43;鱼25cm,蛋白40。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以1h内吃完为宜。在笋壳鱼整个养殖过程中,分稀2-5次为宜,一般越冬前和越冬后必须进行分稀。 二、生物学特性 尖塘鳢形似笋壳, 前段粗壮呈圆柱状,向后渐缩延长。头稍宽略扁平。吻短而钝;口前位,下颌稍突出;口裂大斜;眼小,不突出,上侧位;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圆,有小鼻瓣,后鼻孔小,长圆形。 云斑尖塘鳢体长为体高的2.0~2.4倍, 头长的3.1~3.8倍;头长为吻长的2.9~3.9倍,眼径的4.8~6.5倍,眼间距的 1.4~1.8倍。上、下颌齿多行,细小,中间处具4~5个较粗大尖长细齿。犁骨及腭骨均无齿。舌端宽圆、游离。鳃孔大,侧位。峡部较宽。鳃盖膜发达。头背及腹部被圆鳞,体被栉鳞;无侧线,体侧有若干条类似于侧线鳞的横向突起条纹。纵列鳞60~102个。背鳍2个、分离;胸鳍大,呈扇形;腹鳍胸位;尾鳍圆型。DVI1I -11~12,VI- 5~6,AI-9~10,C18~19,P18~20。体色常为黄褐色,体侧具 5~6 个纵向大深褐色斑块,腹部淡黄色,鳍上常有纵向的深褐色条纹或小的深褐色斑点。云斑尖塘鳢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肝、胰脏、胆囊和肛门。胃发达,I型,壁厚,贲门、幽门部分界不明显,无幽门盲囊;肠粗短,消化道长为鱼体全长的36.46%~36.73%,肠曲2个并有5~6个小曲。闭膘,从腹腔延伸至臀鳍起点。肝脏一叶;胆囊卵圆型,深绿色;胰腺为弥散性腺体,分散于胃及肠体表面。脾脏圆型。生殖腺2叶,雌雄异体。 线纹尖塘鳢体型与云斑尖塘鳢相似;具奇偶鳍吻短而钝。头宽大而扁平。眼小而高于头背高处。口上位,下颌突出,口裂大,上下颌齿多行、细小,犁骨无齿。体长为体高4.03~4.85倍,头长的 3.12~3.59倍;头长为吻长的3.86~4.49倍,眼径的6.73~8.09倍,眼间距的 3.51~4.04倍。舌宽圆、游离。鳃孔大、侧位。峡部宽。鳃盖膜发达。体被栉鳞,头腹部被圆鳞。侧线不明显,纵列鳞62~65。奇、偶鳍与云斑尖塘鳢相似,鳍式为DVI.I-9-10,VI-5,AI-9,P16-17,C18-19。体色常为黑褐色或深褐色,背部有暗绿色线纹,随生活环境变化而改变。体侧具不明显纵向线纹,尾柄上方也无眼状斑。线纹尖塘鳢的内部构造与云斑尖塘鳢也相似,不同的是消化道长与鱼体全长几乎相等,肠长与鱼体全长比为0.95~1.06,肝重与鱼体重比为4.0%~6.5%。 笋壳鱼为底栖、畏光、喜穴居性鱼类,体表的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喜栖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沙泥底层、草丛或石头缝隙中,性温顺,不凶猛,不善跳,平时静静呆在水中,只有当它的食物小鱼、小虾游近它的时候才变得凶猛。捕食的时候,会变得很灵活,能迅速地追逐猎物。有较强的耐低氧习性,离开水体可存活15 h 以上,在潮湿淤泥中24h后仍能存活。耐饥能力强,一次饱食可多天不食。适温范围在15~33度,最宜温度在 25~30 度,人工养殖要求18-32度,水温低于15℃有冻死的危险,10 度以下死亡。适合 pH值7.0~8.5之间,能在pH = 5及15 ‰的咸淡水中生活。 笋壳鱼的特点是前期生长速度较慢,从2cm长到10cm需要60~70天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