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aed培训自动体外除颤器
使用 HS1 —只需三步 拉开绿色把手 仪器自动开启 贴上电极贴 语音提示后,按下除颤按钮 116 日本AED現況 2004年7月開放一般市民亦能使用AED 在日本消防隊及許多車站皆已設置AED 日本航空全日航所有飛機機上都有設置AED。 三井住友銀行:463間有人店鋪全部導入AED 其他如關西國際機場、成田空港、京都府、日本足球競技場、百貨公司、博物館…等許多公共場所皆可見AED。 * * * * * * * * * * * AED-Automatic External Defibrillator 自动体外除颤器 简称:AED 定义:心跳骤停是指因急性原因心脏机械活动停止,收缩功能衰竭导致心脏突然丧失有效排血能力,自主血液循环停止的病理生理状态。 心跳骤停不同于病程晚期临终前的心跳停搏,而是意外发生的非预期死亡。 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 心脏骤停 -男性的第一杀手 -女性的第三杀手 美国心血管病年度死亡率 每年有94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心脏骤停 35万人 其他心血管病 59万人 中国心脏猝死调查(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华伟教授,北京阜外医院 心脏猝死发病率为每年 41.8/100 ,000 ? 以 13亿人口计算,每年有 540,000 中国人死于 SCA ? 按时间计算,每一分钟有一个中国人死于 SCA 发病年龄段男性 17 岁—95 岁,女性25 岁—102 岁,男性多 于女性 ? 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中老年居多 ? 57%的人有心血管疾病史 心脏骤停可发生于任何人 常规认识 事实 男 老年 心血管疾病史 肥胖,冠心病,高血脂 男性和女性 任何年龄 大部分无心血管疾病史 无明显危险因素 性别 年龄 既往史 危险因素 6 A Heart in Distress 突发心跳骤停 不协调的,很快的心脏节律 心室纤维颤动 (VF室颤) 一部分室性心动过速 (VT室速) 无效的心脏泵血 无意识,无呼吸 不进行CPR会死亡 主要原因: 室颤 心脏不再正常搏动而处于无秩序地颤动,导致: 脉搏 停顿 呼吸 终止 室颤 猝死-心搏呼吸骤停 室颤发作的开始症状 不省人事 没有血液循环 呼吸停止 极度衰弱 面色苍白 后果… 在此关头,时间决定生与死 ! 脑部和身体器官缺氧! 室颤 心肺复苏( 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心肺复苏定义:是针对心跳骤停所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即胸外按压、电除颤、人工呼吸,努力恢复心脏的自主搏动和自主呼吸。 除颤每拖延一分钟, 生还机会下降10%! 发生猝死后,黄金抢救时间为5分钟! 0 20 40 60 80 100 5 10 15 20 25 30 发病至实行除颤治疗的时间: (分钟) 生 存 率 % 除颤越及时,生还机会越高! 没有进行心肺复苏 除颤太迟 CPR CPR CPR 除 颤 0 - 2% 生存率 2 - 8% 生存率 20% 生存率 30% 生存率 % % 分钟 2 2 4 4 6 6 8 8 10 10 ACLS 除 颤 除 颤 除 颤 ICCM, WT, 11/2000 生 存 率 统 计 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但除颤太迟 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除颤较快 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除颤非常迅速 高级生命支持及时 解决之道: 电击除颤是治疗室颤的唯一方法! 推荐使用AED-体外自动除颤器 * * 早期 识别与呼叫 早期 CPR 早期 除颤 早期 有效的ACLS 心脏骤 停后综 合处理 + + 急救成人生存链:加强及四步变五步 为增加复苏后存活率,实施: 多学科、综合、完整的治疗体系, 包括:心肺复苏和神经系统支持 (例如:急诊PCI和低温) C D B 胸外按压 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 A 除颤 判断意识 轻拍或摇动双肩 靠近耳旁呼叫: “喂,你怎么了!” 评估识别判断 非医护人员 无呼吸(听 / 看 / 感觉) 无咳嗽 启动EMSS 无躯体活动 CPR 无刺激反应 医护人员 “四无”+检查脉搏——CPR 高声呼救 如意识丧失,应立即呼救 “来人呐!救命啊!!” 让来人准备急救药品器械 拨打“1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