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脂类代谢-1gaizheng
第九章 脂类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s) 第一节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第二节 脂类的生物合成 1.教学基本要求:掌握脂肪酸的分解代谢,理解脂类的生物合成。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第二节 脂类的生物合成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甘油三酯的水解,脂肪酸的分解代谢,酮体的代谢,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脂酰基载体蛋白,脂肪代谢和糖代谢的关系。 脂肪酸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途径—β-氧化和从头合成途径是本章的重点。 脂类的生理功能 1、贮能与供能:脂肪在动物体内和植物种子及果实中大量存储,脂肪在氧化时可以比其他能源物质提供更多的能量。每克脂肪氧化时可释放出38.9 kJ 的能量,每克糖和蛋白质氧化时释放的能量仅分别为17.2 kJ和23.4 kJ。 合理饮食: 脂肪氧化供能占20~30% 空腹: 脂肪氧化供能占50%以上 禁食1-3天: 脂肪氧化供能占85% 饱食、少动:脂肪堆积,发胖 2、保护机体组织 (1)固定内脏 (2)保护内脏 (3)保温 3、构成生物膜 脂类代谢对于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4、提供必需的氨基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5、许多类脂及其衍生物具有重要生理作用。 脂类代谢的中间产物是合成激素、胆酸和维生素等的基本原料,对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有重要影响作用。如花生四烯酸可转变为前列腺素、白三烯及血栓素等,胆固醇可转变为胆汁酸、维生素D、性激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6、人类的某些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和酮尿症等都与脂类代谢紊乱有关。 第一节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脂肪酸(fatty acid): 1.甘油三酯 磷脂 脂肪酸 糖脂 2.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3 .长链脂肪酸 16-18c 中链脂肪酸 8-14c 短链脂肪酸 4-6c (一)脂类的消化 脂肪的消化发生在脂质-水的界面处 胆汁盐促进脂类在小肠中被吸收 乳化剂:胆汁盐、磷脂酰胆碱,都由肝脏产生 胃脂肪酶:逐步消化 胰腺分泌的脂类水解酶: ①胰脂肪酶(水解三酰甘油的C1、C3酯键,产物是2-单酰甘油、脂肪酸) ②胰酯酶:水解单酰甘油、胆固醇酯、维生素A酯 ③磷脂酶A1、A2、C、D(水解磷脂2位酯键,产生溶血磷酸和脂肪酸) ④辅脂酶(Colipase)(它和胆汁共同激活胰脏分泌的胰脂肪酶原,并维持胰脂肪酶的活性) ⑤胆固醇酯酶:胆固醇酯转变为胆固醇+脂肪酸。 (二) 脂类的吸收 在十二指肠单酰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溶血磷脂、脂溶性维生素可与胆汁盐乳化成混合微团(20nm),被肠粘膜的柱状表面细胞吸收。 以乳糜微粒(CM)形式,在十二指肠下段和空肠的上段。 被吸收的脂类,在柱状细胞中重新合成三酰甘油,结合载脂蛋白、磷酯、胆固醇,形成乳糜微粒(CM),经胞吐排至细胞外,释放到血液。 在脂肪组织和骨骼肌毛细血管中,在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作用下,乳糜微粒中的三酰甘油被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 游离脂肪酸被这些组织吸收,甘油被运送到肝脏和肾脏,经甘油激酶和甘油-3-磷酸脱氢酶作用,转化为磷酸磷酸二羟丙酮。 脂蛋白:是由疏水脂类为核心、围绕着极性脂类及载脂蛋白组成的复合体,是脂类物质(甘油三脂和胆固醇脂)的转运形式。 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CM,VLDL,LDL,HDL 各种脂蛋白的组成、理化性质、生理功能 血浆脂蛋白 超速离心法(密度分类法) 依据: 各脂蛋白颗粒中脂类含量不同而有不同的密度, 超离心时有不同的沉降率。 名称 密度 乳糜微粒 (CM ) ( 低 )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 (LDL) 高密度脂蛋白 (HDL) (高) 乳糜微粒(CM ) ? - ? -脂蛋白 ?2 - 前 ? -脂蛋白 ?1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