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学 黄洪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3.23 目录 本次课程内容 经络总论 腧穴总论 经络总论 1、经络的定义。掌握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 2、经络系统的组成、奇经八脉的分布及作用特点,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经络的含义 经络类比(如环无端) 经络系统 经络组成 十二经脉名称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命名 手足(循行上下肢) 阴阳(循行内外侧) 脏腑(与某脏腑相关) 十二经脉循行 经脉循行走向特点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 经络的生理功能 ⑴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和肢体 ⑵ 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⑶ 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奇经八脉 “奇”有“奇特”“奇异”之意,奇经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的经脉。奇经八脉是不同于十二经脉的“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 任脉、 督脉、 冲脉、 带脉、 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奇经八脉 特点:①有一定的循行路线 ②不直属脏腑 ③无表里关系 ④无逐经相接的关系 ⑤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 作用: ①交错循行于十二经脉间,沟通十二经脉的联系 ②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 阳脉之海:督脉 阴脉之海:任脉 腧穴总论 1.掌握腧穴的定义。腧穴的分类。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 2.了解各类特定穴的意义和内容。 腧穴定义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在体表的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同时,亦是针灸和其他疗法施术的部位。俗称“穴位”?。 经穴 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称“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经穴的数目: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记载361穴, 其中: 双穴(十二经穴)309穴 单穴(任、督脉)52穴 奇穴 十四经穴以外,而临床逐渐发现有奇效的穴位;或一个穴名有几个刺激点而无从归经的穴位,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 四神聪、十宣穴、四缝穴、腰痛点、定喘穴 阿是穴 以痛点为穴位,“以痛为腧”。 并有“天应穴”、“不定穴”等之称。 三类腧穴的特点 腧穴的定位方法 ⑴骨度分寸法 ⑵体表标志法 ⑶手指比量法 ⑷简便取穴法 骨度分寸法(骨度法、折量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 骨度分寸法-1 头部 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 12寸 前额两发角之间9寸 如发际不明,从眉心量至大椎穴作18寸。眉心--前发际3寸,大椎--后发际3寸 骨度分寸法-2 背腰部 大椎以下至尾骶 21椎, 背部直寸根据脊椎定穴, 背部横寸以两肩胛内缘作6寸 下肢部 臀横纹--腘窝中(腘横纹)14 腘横纹--外踝尖16寸 体表标志法(自然标志取穴) 1固定标志法: 背部的标志: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此处取大椎穴 ②肩胛冈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肺俞 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膈俞 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大肠俞 2活动标志法: 列缺、阳溪穴。 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指寸法) 特定穴 十四经中有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因主治功能不同,而各有其不同。 五输穴 八会穴 原穴 郄穴 络穴 下合穴 俞穴 交会穴 募穴 八脉交会穴 俞穴 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分布于背腰部。共12俞。 多用于脏病 俞穴歌诀: 胸三肺俞四厥阴,心五肝九胆十临,十一脾俞十二胃, 腰一三焦腰二肾,腰四骶一大小肠,膀胱骶二椎外寻。 募穴 脏腑经气汇集于胸腹部的腧穴。分布于胸腹部。 共12募穴,多用于腑病。 募穴歌诀: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 肝募期门胆日月,胃募中脘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 膻中穴是包络募,从阴引阳是妙诀。 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会聚的八个腧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