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组微生物大实验实验报告
微生物大实验——土壤中芽孢杆菌的分离及鉴定实验报告
学 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生物技术
班 级:
组 数:
学 号:
姓 名:
前言
芽孢杆菌是能形成芽孢 (内生孢子)的杆菌。芽孢是休眠体,不是繁殖体。绝大多数是一个菌体仅形成一个芽孢芽孢位于菌体内,由核心、皮层、芽孢壳和外壁组成。核心是芽孢的原生质体,内含DNA、RNA、可能与 DNA相联系的特异芽孢蛋白质以及合成蛋白质和产生能量的系统。芽孢杆菌属是大的(4–10um), 革兰氏阳性,严格需氧或兼性厌氧的有荚膜的杆菌。该属细菌的重要特性是能够产生对不利条件具有特殊抵抗力的芽孢。芽孢杆菌属可分为以下亚群:多粘芽孢杆菌、枯草杆菌(包括蜡样杆菌和 HYPERLINK /view/1660828.htm \t _blank 地衣芽孢杆菌)、短芽孢杆菌和炭疽芽孢杆菌。芽孢杆菌是一种耐高温、高压及低PH值的有益微生物,本实验从土壤中分离出15株芽孢杆菌,从中挑选出一株芽孢杆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以及分子鉴定。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了解到其生理生化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掌握芽孢杆菌属常见种的分离、鉴定方法和技术。将土壤样品中分离的芽孢杆菌属未知种鉴定到属。
二、实验原理:
芽孢杆菌能产生芽孢,在沸水中加热不会失去生理活性,但是不能产生芽孢的细菌会失去活性。,因而得到芽孢菌属,经过进一步分离及生理生化鉴定得到枯草芽孢杆菌。
三、实验仪器材料:
1、仪器:显微镜、培养皿、试管、三角瓶、烧杯、移液管、涂布棒、载玻片、接种环、接种针、试管架、灭菌锅、培养箱、电泳仪、PCR仪、提取DNA试剂盒
2、材料:培养基:LB培养基、淀粉培养基、孔雀绿溶液、番红复染液、NaOH溶液、草酸铵溶液、碘液、乙醇、硝酸盐、葡萄糖、甘露醇、阿拉伯糖、木糖
四、实验步骤:
(一)、菌种的分离和纯化
1、取样
2、LB培养基的配制: 1L水、10g蛋白胨、5g牛肉膏、10g Nacl、15g琼脂、120℃灭菌30分钟待用
3、平板及斜面的制备
4、制备土壤菌悬液:称取土样约1g土壤放入盛有9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中,置于摇床上150r/min,振荡10min。使土样与水充分混合,使细胞分散。用一支1ml无菌吸光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盛有9ml无菌水的大试管中充分混匀,此为10-1 稀释液,以此类推制成10-2 ,10-3 ………..10-6等几种稀释度的土壤溶液。
5、涂布:用无菌吸管分别吸取每个梯度0.2ml的土壤溶液,准确放入PDA平板中,用无菌玻璃涂棒在培养及表面轻轻地涂布,使溶液分布均匀。室温下静置5-10min。
6、培养:将平板置于28℃温箱培养1-2天。选择单个菌落挑取少量的菌苔,接种于斜面上。
7、纯化: 挑取单菌落溶于无菌水中,充分震荡摇匀,接种于已灭菌的LB培养基的平板上。
8、初染:将纯化后得到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并从中挑选出呈紫色的菌株,纯化保种并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
(二)形态观察:
1、个体形态特征观察
2、群体形态特征观察
(三)芽孢杆菌鉴定的生理生化试验
1、好氧性试验
细菌对氧气的需求是细菌鉴定的重要指标之一。若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剂,如巯基醋酸钠和甲醛次硫酸钠,可除去培养基中的氧气或氧化型的物质,使厌氧菌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 (1)培养基a、胰胨 20g K2HPO4 1.5g NaCl 2.5g 巯基醋酸钠 0.6g 美蓝 0.002g Na2SO3 0.2g L-胱氨酸 0.4g 蒸馏水 1000mL 琼脂 0.5g pH7.2,分装试管(装量约1/2试管),0.1MPa、121℃灭菌15min。b、酪素水解物 20g NaCl 5g 巯基醋酸钠 2g 甲醛次硫酸钠 1g 琼脂 15g 蒸馏水 1000mL pH7.2,分装试管(装量约1/2试管),0.1MPa、121℃灭菌20min,培养基不搁斜面。 (2)试验方法 取一环(接种环外径1.5mm)肉汤培养液,穿刺接种到上述培养基底部,30℃培养3d至7d观察结果。好氧菌在培养基上部生长,厌氧菌则在培养基底部生长。
2、糖发酵试验(木糖、葡萄糖、阿拉伯糖、甘露醇)
糖类发酵产酸是细菌分类鉴定的一项重要依据。
(1)培养基 (NH4)2HPO4 1g MgSO4·7H20 0.2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正式版)DB61∕T 1486.8-2021 《设施茄果类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第8部分:辣椒基质栽培》.docx VIP
- (正式版)DB61∕T 1486.8-2021 《设施茄果类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第8部分:辣椒基质栽培》.pdf VIP
- 《光伏玻璃工艺讲解》课件.ppt VIP
- 迅达扶梯9300ae产品介绍.pdf VIP
- SL747-2016采矿业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pdf VIP
- 重症医学科专科护士工作汇报.ppt VIP
- 云南省茶叶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ocx VIP
- crrt专科护士汇报ppt.pptx VIP
- 毕业设计(论文)-星型发动机设计.docx
- 除尘器噪音标准.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