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讲科学技术史通识课
科学技术与文明通识选修课2009.4.18 主讲:万辅彬教授 在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发展得相当完善,当德国著名的年轻物理学家普朗克向他的老师开尔文求教,是选择音乐还是物理学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时,得到的答复是:“物理学基本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因此,物理学已经无所作为,往后无非在已知规律的小数点后面加上几个数字而已 。” 当时许多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到了尽头。 (一)物理学天空的两朵乌云 1、紫外灾难(黑体辐射实验) 物理学家瑞利和金斯按照经典物理理论,认为能量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并建立起在波长比较长、温度比较高的时候和实验事实比较符合的黑体辐射公式。但是,这个公式推出,在短波区(紫外光区)随着波长的变短,辐射强度趋于无穷大,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被称为“紫外灾难”。因此经典物理学理论受到严重挑战。 后来人们发现黑体辐射的能量确实不是连续的,于是有了量子论。 B(λ,T)=2hc/λ5 ·1/exp(hc/λRT)-1 B(λ,T)—黑体的光谱辐射亮度 λ—辐射波长(μm) T—黑体绝对温度(K、T=t+273k) C—光速(2.998×108 m·s-1 ) h—普朗克常数, 6.626×10-34 J·S K—波尔兹曼常数(Bolfzmann), 1.380×10-23 J·K-1 基本物理常数 2、迈克尔逊-莫雷实验 经典的光波动理论假定真空中充满以太 光相对于以太的传播速度为C, 地球上测到的真空光速应该是光对以太的速度与地球相对于以太速度的矢量差,为了能够显示出光相对于地球的传播速度不同于C,迈克耳逊设计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实验,理论上可以观测到干涉条纹的移动。 然而结果并没有观察到条纹的移动。 也就是说并不存在所谓的“以太”。 这是对经典物理学的又一个挑战。 在两朵乌云出现的前后,物理学有了三大发现 1. X光 (阴极射线) 1895 伦琴发现 威尔姆·康拉德·伦琴, 德国物理学家。 1865年进入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1868年毕业。 1869年获博士学位。 1871年到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任教, 1894年任维尔茨堡大学校长, 1900年任慕尼黑大学物理学教授, 同时任物理研究所主任。 1923年2月逝世。 伦琴一生在物理学许多领域中进行过实验研究工作 如电介质在充电的电容器中运动时的磁效应、热释电和压电现象、 气体的比热容、晶体的导热性、 光的偏振面在气体中的旋转、光与电的关系、 物质的弹性、毛细现象等研究都有贡献。 由于他发现X射线而赢得了巨大的荣誉,以致上述贡献大多不为人所注意。 1895年11月8日,伦琴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第一次注意到放在射线管附近的氰亚铂酸钡小屏上发出微光。经过几天废寝忘食的研究,(夫人怀疑他夜宿不归是否有外遇的故事)他确定了荧光屏的发光是由于射线管中发出的某种射线所致。因为当时对于这种射线的本质和属性还了解得很少,所以他称它为X射线。 为了给夫人作出解释,伦琴就用这种射线拍摄了他夫人的手的照片,显示出带有婚戒的手骨的照片。 1896年1月23日,伦琴在自己的研究所中作了第一次报告;报告结束时,用X射线拍摄了维尔茨堡大学著名解剖学教授克利克尔一只手的照片;克利克尔带头向伦琴欢呼三次,并建议将这种射线命名为 伦琴射线。 J.J.汤姆逊于1886年开始了划时代的探索--对气体放电以及阴极射线进行分析。 大胆推测:阴极射线中的电荷载体是一种普通的物质成分,它比元素原子的质量还要小。 同年, J.J.汤姆逊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杰出的实验。实验测出了阴极射线的电荷与质量的比值(后来被称为电子的“荷值比” e/me)。一举结束了长达20多年的对阴极射线本质的争论,并合理地作出假说:存在着比元素原子还要小的一种物质状态——电子。 3. 放射性的发现 1896 贝克勒尔:铀(深究x光) 一次科学家介绍X射线的报告会,引起了 贝克勒尔的极大兴趣,并猜测可能还有其 他物质也会发出同χ射线类似的射线。 一次偶然的机会,证实了他的猜测, 藏在抽屉里的底片因没有光线照射,一直 都没有问题。有一次,在底片上放置了两 块含有铀盐的矿物,结果5天后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底片 玛丽从小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自上小学开始,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巴黎大学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由于居里夫妇关于镭的放射性的发现,1903年12月,他们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