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耐火材料会议纪要(轮带)
关于回转窑轮带部位耐火砖异常损坏
原因分析研讨会纪要
8月11日下午14:00时,在海螺设计院会议室召开了集团干法生产线回转窑轮带部位耐火砖异常损坏原因分析会,会议由股份公司吴总助主持,装备部李大明副部长、品质部、设计院、铜陵海螺、枞阳海螺、荻港海螺、白马山水泥厂及建安公司的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吴总指出集团2500t/d~10000t/d回转窑轮带部位存在着耐火砖使用寿命短的异常问题,新建回转窑总体状况正常,但运转3~4年后的生产线问题显得比较突出,例如:荻港海螺2#窑运转了16天就掉砖红窑,铜陵海螺、枞阳海螺等其它公司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轮带部位的耐火砖寿命成为制约回转窑安全运转和运转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必须加以分析、研讨和解决。参会人员根据各自回转窑的实际状况,通过对窑内耐火砖使用情况的分析,找出了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和保证措施,现就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纪要如下:
一、回转窑轮带部位耐火砖的使用情况
通过对部分2500t/d~10000t/d回转窑(荻港、枞阳、铜陵、池州、宁国、怀宁、建德、分宜等17条窑)换砖记录的统计分析,自02年~05年,Ⅱ挡轮带的更换频次在逐年增加,平均每台窑分别为02年1次、03年1.5次、04年1.58次和05年2.24次,即随着回转窑运转年数的增加,轮带部位耐火砖的损坏次数在逐年增加,成为停窑检修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荻港海螺2#窑06年5月8日换砖,5月24日发现Ⅱ挡轮带部位掉砖红窑,运行周期仅16天;枞阳海螺2#窑在04年3月~8月期间三次在Ⅰ挡轮带附近掉砖红窑,最短运行周期仅2天;铜陵海螺1#窑06年5月20日换砖,6月20日发现Ⅱ挡轮带部位掉砖红窑,运行周期仅30天等等。总体来看,回转窑在运行3~4年后,其轮带部位的耐火砖使用寿命偏短,呈现异常损坏的总体规律。
二、异常现象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轮带部位耐火砖损坏情况的检查,我们发现在轮带部位的耐火砖还比较厚的情况下,就明显出现爆头、扭曲、挤碎等现象,大多数情况是造成掉砖红窑,属非正常损坏。(见附照片)
通过对耐火砖损坏机理的分析,会议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1、轮带间隙、筒体的椭圆度和同轴度的影响:
运转3~4年后,部分公司疏于对轮带间隙、窑筒体同轴度及椭圆度的检测校正管理,轮带与垫铁间的间隙由于磨损变大,同时,窑筒体的椭圆度也变大,每转一周,轮带下的耐火砖所受到的应力也加大,对耐火砖造成严重的损害。例如:铜陵1#窑Ⅱ挡轮带部位掉砖红窑后进行检测,椭圆率最大达0.86%(正常允许0.475%)(推算出的椭圆度为41.28mm),轮带与垫铁间的间隙达34mm(推算出当前滑移量达到,后通过检修将间隙调整为16mm;枞阳2#窑轮带下反复掉砖红窑后检测,Ⅰ档轮带间隙为24mm,Ⅱ档为26.5mm,Ⅲ档为12mm,Ⅰ档、Ⅱ档间隙过大,通过更换垫铁后,原掉砖的Ⅰ档轮带下的耐火砖使用寿命达到了19个月以上,解决了反复掉砖的问题。荻港海螺2#窑在检修更换垫铁前,轮带最大间隙达28mm,也是掉砖红窑的一个主要原因。
2、轮带部位的运行环境差:
轮带部位的耐火砖受到机械应力最大,特别是Ⅱ挡轮带部位受力最大,无稳定的窑皮保护,化学侵蚀及热负荷最大,比其它部位处于更不利的环境,耐火砖更易于受损。
3、检修更换轮带垫铁或焊接挡砖圈操作不规范:
在更换轮带垫铁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未能认识到垫铁对耐火材料安全性的影响,检修时间安排不充分,实际操作时无时间更换轮带垫铁,往往采用隔花更换的方式或仅更换几块等等,对窑筒体的椭圆度及轮带下耐火砖的受力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在挡砖圈的焊接操作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造成挡砖圈部位耐火砖的异常损坏。
4、耐火材料的砌筑管理
在耐火材料砌筑时,未能根据轮带部位的特殊条件采取特殊措施,在砌筑划线、砌筑方式和过程控制等方面均需改进。
5、耐火材料的运行管理
在耐火材料的日常管理中,仅重视砖火砖的厚度,而对轮带滑移量、筒体椭圆度、筒体同轴度等缺乏监控管理,对耐火材料的损坏根源缺乏分析,造成问题的反复出现。
三、改进措施和要求
1、解决好技术认识问题和砌筑方法问题:
在耐火材料技术管理中,对于轮带间隙、滑移量、筒体椭圆度、筒体同轴度等参数缺乏正确认识,工艺专业无要求,机械专业不重视,并且缺乏应有的监控机制,形成了管理上的真空,这是轮带部位耐火砖频繁受损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解决好认识上的问题。
在回转窑轮带等部位的砌筑方法上,未能根据该部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砌筑方法,在砌筑要求上未作更加严格的要求,这是砌筑方法上的问题。因此,要求建安公司针对轮带等特殊部位,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