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遴选报告20140220.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茯苓遴选报告20140220

茯苓上线遴选报告 茯 苓 汉语拼音:Fu Ling 英文名: Poria coco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ria cocos Wolf 别名: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 概述 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出自《神农本草经》,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的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也可作为食材用,有茯苓饼,茯苓粥,很有营养,口味平和。 原生态及药材图片 产地分布 产甘肃(南部)和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直到台湾、海南岛和云南。生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林中、灌丛下、河岸或山谷中,也见于林缘与疏林中。 越南、泰国和印度也有分布。 产地信息 野生茯苓生长于排水良好、疏松通气、土层厚30 ~ 90 cm 的弱酸性土壤中或干燥向阳的松木根上。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老产区有湖北、安徽、河南。引种生产地区有四川、贵州、广东、广西、重庆、陕西、浙江、江苏、山东、辽宁、台湾等地区。根据获得的茯苓最适宜生态因子范围,应用TCMGIS 系统进行栅格空间聚类分析,得到茯苓90% ~ 100% 不同生态相似度的区域分布图。主要包括湖北、安徽、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浙江、福建、广东、广西、陕西、辽宁、河南等省( 市、区) 。生态相似度95% ~ 100%的区域见下图。 原植物形态及生物学特征 形态特征 土茯苓为攀援灌木,长1-4mm。茎光滑,无刺。根状茎粗厚、块状,常由匍匐茎相连接,粗2-5cm。茎长1-4米,枝条光滑,无刺。叶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6-12(15)厘米,宽1-4(-7)厘米,先端渐尖,下面通常绿色,有时带苍白色;叶互生;叶柄长5-15(-20)mm,约占全长的3/5-1/4,具狭鞘,常有纤细的卷须2条,脱落点位于近顶端;叶片薄革质,狭椭圆状披针形至狭卵状披针形,长6-12(-15)cm,宽1-4(-7)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钝,下面通常淡绿色。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通常具10余朵花;雄花序总花梗长2-5mm,通常明显短于叶柄,极少与叶柄近等长,在总花梗与叶柄之间有1芽;花序托膨大,连同多数宿存的小苞片多少呈莲座状,宽2-5mm,花绿白色,六棱状球形,直径约3mm;雄花外花被片近扁圆形,宽约2mm,兜状,背面中央具纵槽,内花被片近圆形,宽约1mm,边缘有不规则的齿;雄花靠合,与内花被片近等长,花丝极短;雌花序的总梗长约1cm,雌花外形与雄花相似,但内花被片边缘无齿,具3枚退化雄蕊。浆果直径7-10mm,熟时紫黑色,具粉霜。花期7-11月,果期11月至次年4月。 生态环境分布 茯苓为兼性寄生菌,野生在海拔600-1000m山区的干燥、向阳山坡上的马尾松、黄山松、赤松、云南松、黑松等树种的根际。偶见于其他针叶树及阔叶树的根部,其土质为砂质适宜。孢子22-28℃萌发,菌丝18-35℃生长,于25-30℃生长迅速,子实体18-26℃分化生长并能产生孢子。段木含水量以50%-60%、土壤以含水量20%、pH3-7、坡度10°-35°的山地砂性土较适宜生长。在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下有利获等的生长。 采收与加工 多于7~9月采挖,当茯苓外呈黄褐色时即可采挖,如色黄白则未成熟,如发黑则已过熟。选晴天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在室内分层排好,底层及面上各加一层稻草,使之发汗,每隔3天翻动1次。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里边切成厚薄均匀的块片,粉红色为赤茯苓,白色为茯苓片,中心有木心者即为茯神;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茯苓个多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无臭,味淡,嚼之粘牙。 药材性状 药材特性 茯苓个 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块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