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觉3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本章要点: 1 感知觉的定义;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分类 2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3 感觉的规律性 4 社会知觉中的偏见 5 知觉的特征 作业3 怎样才能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影响? 第一节 感觉 一、感觉及其意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意义:感觉是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开端;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感觉剥夺实验 1954年,心理学家赫伦、贝克斯顿、斯科特在加拿大的麦克吉尔大学进行了首例感觉剥夺试验研究。他们在付给大学生每天20美元的报酬后,让他们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逗留。具体的说,就是在没有图形视觉(被试须戴上特制的半透明的塑料眼睛)、限制触觉(手和臂上都套有纸板做的手套和袖子)和听觉(实验在隔音室里进行,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代替其听觉)的环境中,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 感 觉 剥 夺 实 验 装 置 实验结果显示: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最起码的反应。在实验过后的几天里,被试者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的思考,智力测验的成绩不理想等,即感觉剥夺影响了复杂的思维过程或认识过程。通过对脑电波的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有的被试者(50%)甚至出现了幻觉(白日做梦)的现象。 二、感觉的产生 条件 要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 要有适宜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刺激 要有接受刺激的相应的感受器,并经由一定的分析器来完成 各种分析器都是由反射弧前三个环节构成的:外周感受器是把外界刺激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的转换器;神经通道把神经冲动传给皮层;皮层感觉中枢是感觉器官的终端部分,感觉即产生于此。 不同感觉对应的感受器和适宜刺激 从种族的起源来看,感觉的发展是有机体积极适应环境的结果。 譬如:人眼只能对一定范围的电磁波发生反应,从生物适应的观点看是合理的。人类视觉的产生是眼睛对太阳散射在地面上的光相适应的结果。因为紫外线停滞在大气的臭氧层中,对有机体的定向不起作用;红外线是人体内的射线,可以由身体的一切组织(包括眼内壁)反射出来。而人眼如果对红外线有较高的感受力,那就会只看见眼睛内部,而看不见周围的各种事物,人类的一切活动将不可思议! 南美洲的四眼鱼的眼睛是适应浅水生活的结构,上半部分有透镜状的水晶体,下半部分则是球状的。 感觉在个体身上的发展,与人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 工作要求不同,就要求有相应的感觉机能状况。如音乐家高度精确的听觉;调味师发达的味觉和嗅觉;盲人发达的触觉;内蒙古鄂温克族…… 第二节 感觉的规律 一、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感受性(sensitivity)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P53)。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感受性)是不同的(P53)。感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是指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之间呈何关系? 差别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的最小差别量 在中等强度刺激的范围内,差别感觉阈限(△I)与原刺激量(I)的比值是一个常数(K)。 韦伯定律:K= △I/I 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 不同感觉的韦伯常数 二、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 光的暗适应:感受性提高 光的明适应:感受性降低 重量 气味 温度 三、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 同时对比 几个刺激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视觉的颜色对比 背景→灰色环 红色→浅青绿色 橙黄色→青色 黄色→蓝色 绿色→紫色 颜色的互补律 继时对比 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引起的变化 四、联觉 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即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 视听联觉:对音乐有一定造诣的人听到一定的音乐会产生相应的视觉;色听联觉:听到某种声音(如某个音符)时就产生生动鲜明的彩色形象(兰菲尔德:C→红色;d→紫色);味色联觉:有的人看见黄色就会产生甜的感觉,有的人看见绿色就会产生酸的感觉;“甜蜜的声音”;“沉重的乐曲”;“明快的曲调”;“听其声,如见其人”;“粉面含春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冬夏衣服颜色的搭配… 原因是什么? 五、后像 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随即消失,而是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的感觉现象 电影、动画、霓虹灯都是感觉后像 正后像:后像保持原刺激所具的品质 负后像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