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董仲舒认为,“善”出自人性,但人性不一定是“善”的,因为需要君主来完善人性,这是天意,说明董仲舒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第28讲 │ 重点要点探究 [史料链接]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探究。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第28讲 │ 重点要点探究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材料三 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 ——董仲舒《春秋繁露?同类相动》 第28讲 │ 重点要点探究 [解读史料] 材料一主要论述了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他主张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的统一维护政治的统一。 材料二、三均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材料二主张皇帝的权力来源于上天,皇帝对臣民有绝对之权力;材料三是董仲舒站在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上,规劝皇帝行仁政。 通过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董仲舒新儒学思想具有以下特点:(1)“春秋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文化专制。 第28讲 │ 重点要点探究 (2)既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天人感应”思想二者兼顾。 (3)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4)神化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受到统治阶级重视,成为正统思想。 第28讲 │ 重点要点探究 第28讲 │ 教师备用习题 教师备用习题 1.[2011·安徽卷] 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下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四幅图片中,①是安庆迎江寺,寺庙属于佛教;②是徽州牌坊群,反映儒家“三从四德”或“三纲五常”的内容;③是涡阳老子庙,属于道家;④是合肥包公祠,彰显包公,体现儒家所提倡的“忠孝节义”精神。本试题属于较易试题。 第28讲 │ 教师备用习题 2.【2011?上海卷】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 B 第28讲 │ 教师备用习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儒家的思想观点,考查考生解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A项是墨家的思想。C项为治国方针,D项属于个人修养问题,故排除A、C、D三项; B项才是儒家提倡的为人处世的原则。 第28讲 │ 教师备用习题 3.[2011?北京卷]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答案] A 第28讲 │ 教师备用习题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政治与思想的关系。从材料中分析,文庙从唐代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国各地,很明显是统治者利用孔子加强专制统治。B项说法错误,汉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项从材料中难以得出;D项文庙的修建与城市经济发展无关。 第28讲 │ 教师备用习题 4.【2010?山东卷】“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答案] B 第28讲 │ 教师备用习题 [解析] 这是战国时期墨子的话。大体意思是“看待别人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符合墨子的“兼爱”思想。这道题注意不要联系到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错选A项;注意儒家所宣扬的“仁爱”思想是有等级差别的爱,不可能做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第28讲 │ 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