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陈情表》导学案(教师)资料
语文导学案(教师版)
班级 姓名 使用时间 第 周
课 题 主 备 审 核 使用教师 编 号 编写时间 《陈情表》
第1课时
90
90
90
90
90
1046 2014、9、15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李密的生平、文章写作背景。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资料链接(1)背景知识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2)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的名称与上书内容有关。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意思是:“章”是用来谢恩的;“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是秦汉时代开始有的,秦汉以至唐宋以后,虽皆沿用,但它的功用和使用范围,却有所变化。如唐、宋以后,表文不仅多用四六文体,而且诸如谢恩、劝谏、辞免、庆贺、贡物等事项,一般皆用“表”。表,虽是古代的一种公文,但有些表文,内容充实,语言简洁明畅,特别是表文与其他一般上书奏状不同,常含有表志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因此,某些写得好的表文,就成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唐、宋以后用骈体写的表文,有的由于用典精切、辞藻清丽,也成为骈体文学中的代表作。()成语: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以险衅(xìn ) 夙遭闵凶(sùmǐn ) 行年四岁(xíng )悯臣孤弱(mǐn )少多疾病(shào )终鲜兄弟(xiǎn )门衰祚薄(zuò )无期功强(jīqiǎng )
五尺之僮(tóng )茕茕孑立(qióng )常在床蓐(rù )逮奉圣朝(dài)
太守臣逵(kuí) 除臣洗马(xiǎn)
猥以微贱(wěi) 责臣逋慢(bū) 刘病日笃(dǔ)
二 整体感知【行文思路】
1.解题:反复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
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陈”是陈述的意思,李密所陈的“情”(三层):(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2.思考:为何“陈”?“陈”什么?(用原文作答)
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不想到晋朝为官)
陈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3.整体认知:
第一段: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第一段是陈情不仕的唯一事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第二段: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第二段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为下文留下悬念。
第三段: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再次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第三段针对上文留下的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并为下文乞终养给出了理论根据。
第四段: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第四段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
课 题 主 备 审 核 使用教师 编 号 编写时间 《陈情表》
第2课时
90
90
90
90
9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