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概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概要

要点梳理 (1)我国古代“国家”这一概念来源于哪一视角? (2)从这一视角来看,西周的“天下”和秦朝的“国家” 各有什么特点? (3)从国家起源的角度,比较夏商周与古希腊的不同? 贡献(1)推行井田制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2)青铜制造水平高超,我国进入青铜时代。(3)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奠定了我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基础。(4)发明甲骨文,是我国文字成熟的标志,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夏商西周创造了高度繁荣的奴隶制文明。 特点:是奴隶制政治文明,以维护王权为核心,推行宗法制和分封制。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商(铜鼎和甲骨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宗法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 经济(1)铁犁牛耕推广,生产力显著提高 。 (2)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形成。 政治(1)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壮大,从诸侯割据到出现统一趋势(2)分封制崩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 文化:高度繁荣,百家争鸣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结论: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奴隶制度逐步瓦解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主要变化:⑴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的形成;⑵冶金水平高,私营手工业兴起。⑶商业打破官府控制,涌现大商人;商业发展促进城市繁荣。 影响:(1)农业文明建立并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进入了铁器时代 。 (2)促进了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和中央集权制的萌芽;使奴隶主阶级没落,地主阶级和小生产者的队伍发展壮大,人的地位提高。(3)为百家争鸣和文学艺术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促进了社会生活和习俗的改变。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谈谈你对商鞅变法的理解 ⑴从背景看:商鞅变法是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⑵从内容看:采取了变革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举措。 ⑶从作用看: 不同程度地打击了旧制度、旧贵族势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确立了封建制度,加快了社会的转型。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私学的兴起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衰败也导致了学术的下移,官学赖以生存的政治、经济基础逐渐瓦解。士阶层兴起并壮大起来。昔日的官学之士离开官府,流落民间,促成了春秋战国多元性的文化格局,从而为私学创造了成熟的文化环境。 材料三 私学相对于官学而言,是由私人授徒办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孔子生活的时期,私学已经出现。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局势的巨变和民间学术的发展,又有许多哲人、学者投身于教育行列专以一家之言立教。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私学兴起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士阶层的崛起;学术下移,民间学术的发展; 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促成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百家争鸣 材料一 由周朝长期衰落引起的政治对抗、战争和叛乱激起了对中国政治和社会弊病进行诊治的众多争论。在周朝后期的最后几百年里,一些最著名的中国思想家,包括孔子和老子,试图以非常不同的方式恢复社会的秩序与和谐。经过后来学者和官员们的融会贯通,这些伟大哲学家的学说汇合成为后来中国几千年文明生活思想体系的核心。 ——《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易》、《书》、三《礼》、《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极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追索和创造,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有鉴于此,文化史家借用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的概念,将春秋战国称为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百家争鸣的性质和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2、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3、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4、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问题思考 * 文明观 纵向 横向 农耕文明 工业文明 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