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南理工结构力学随堂练习(新)讲解
PAGE26 / NUMPAGES26
结构力学随堂练习
1. 在图示体系中,视为多余联系的三根链杆应是:( C )
A.5、6、9
B.5、6、7
C.3、6、8
D.1、6、7。
2. 联结三个刚片的铰结点,相当的约束个数为:( C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3. 图示体系为:( B )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几何常变
D.几何瞬变
4. 图示体系为:( A )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几何常变
D.几何瞬变
问题解析:
5. 图示体系是:( B )
A.无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
B.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
C.几何可变体系
D.瞬变体系
6. 图示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其多余联系数目为:( D )
A.1
B.2
C.3
D.4
7. 图示体系内部几何组成分析的正确结论是:( D )
A.几何不变且有两个多余联系
B.几何不变且有一个多余联系
C.几何不变且无多余联系
D.几何瞬变体系
8. 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 C )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瞬变体系
D.常变体系
9. 图示体系的几何组成为:( A )
A.几何不变,无多余约束
B.几何不变,有多余约束
C.瞬变体系
D.常变体系
10.
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 )
11.
图示体系按三刚片法则分析,三铰共线,故为几何瞬变体系。( × )
12.
图示体系为几何瞬变。( × )
13. 在图示体系中,去掉其中任意两根支座链杆后,所余下部分都是几何不变的。( × )
14.
图示体系为几何可变体系。( × )
15.
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 )
16.
图示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 )
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计]
1. 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时,会产生:(C )
A.内力
B.应力
C.刚体位移
D.变形。
2. 静定结构有变温时:( C )
A.无变形,无位移,无内力
B.有变形,有位移,有内力
C.有变形,有位移,无内力
D.无变形,有位移,无内力。
3. 图示两桁架结构杆AB的内力分别记为和。则二者关系为:( C )
A.N1N2 B.N1N2
C.N1=N2 D.N1=-N2
4. 图示结构在所示荷载作用下,其A支座的竖向反力与B支座的反力相比为:(B )
A.前者大于后者
B.二者相等,方向相同
C.前者小于后者
D.二者相等,方向相反
5. 在静定结构中,除荷载外,其它因素如温度改变,支座移动等,( :C )
A.均会引起内力
B.均不引起位移
C.均不引起内力
D.对内力和变形没有影响。
6. 图示结构CD杆的内力是: ( B )
A.0
B.P
C.-P/2
D.P/2
7. 图示结构截面A的弯矩(以下侧受拉为正)是:( B )
A.m B.-m C.-2m D.0
8. 图示结构杆BC的轴力NBC是:( B )
A.P/2 B.-P C.2P D.P
9.
图示桁架由于制造误差AB杆短了3cm,装配后AB杆将被拉长。( × )
10.
图示梁上的荷载P将使CD杆产生内力。( × )
11.
图示拱在荷载作用下,NDE为30kN。( × )
12.
图示结构BC杆B端弯矩(下边受拉为正)MBC=ql2/2。( × )
13.
图示结构中的反力H=2kN。( √ )
第四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1. 图示梁上,先加P1,A、B两点挠度分别为⊿1、⊿2,再加P2,挠度分别增加⊿1’ 和⊿2’,则P1做的总功为:( D )
A. P1⊿1/2
B. P1(⊿1+⊿1’)/2
C. P1(⊿1+⊿1’)
D. P1⊿1/2+ P1⊿1’
2. 按虚力原理所建立的虚功方程等价于:( D )
A.静力方程
B.物理方程
C.平衡方程
D.几何方程。
3. 导出单位荷载法的原理:( B )
A.虚位移原理
B.虚力原理
C.叠加原理
D.静力平衡条件。
4. 图示伸臂粱,温度升高t1t2,则C点和D点的位移:( D )
A.都向下
B.都向上
C.C点向上,D点向下
D.C点向下,D点向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十八五中全会解读精品教案要点解析.pptx
- 十八五中全会精神宣讲要点解析.ppt
- 十八四中全会要点解析.pptx
- 十八五中全会精神解读彭要点解析.ppt
- 十八大党的建设反腐倡廉要点解析.ppt
- 十八大新热词要点解析.ppt
- 十六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与佛教(一)要点解析.doc
- 十八大报告的八大关键词要点解析.ppt
- 十四项核心制度培训要点解析.ppt
- 十双基汇报材料演示文稿要点解析.ppt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